沉止浮,静生慧,一个多么难得的境界,四上《鸟鸣涧》,七改《最后一头战象》,昭示了本色语文的真谛,藏书万余册,博文近千篇,记录了本色教师的坚守。“徐”行必“文祥”,这是二零一二年河南省第四届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词。这种境界让人神往,也非常感恩能随这样一位大师,感受阅读魅力,学习阅读方法,提升自我境界。
“走进教师阅读的三境界——从吸收到批判再到构建”主题讲座。从序曲“为有源头活水来”,明白读书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学习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说读书其实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节约时间。
看到徐老师展示读书多年之后,自己气质上的改变,献身说法向我们证明,读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让我也不禁想起自己初二时读《红楼梦》,虽然很多文言文,但当时的自己被《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所吸引,沉浸在曹雪芹的温婉气质中,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境界及语言表达也会与她相像,不时就会有她的多愁善感,整个人都容易敏感,被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所打动。
徐老师讲阅读的三种境界之一“吸收”。告诉我们,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能特别有目的地去阅读,而要凭借自己的感觉、喜好,这样虽然不能把内容马上显化出来为你所用,但会沉淀在你的思想中,在某一天总会改变你、成就你。读书也要区别纸质阅读与碎片阅读、手机阅读,这不就是在说大多数的我们吗?现在网络上的短视频,小文章充满了流行,口味支离破碎,电子浏览匆匆扫掠,缺乏深度,身心无益,总是让人显得浮躁难耐,时间也大片跟着流失,大不如修身养性,手握书本,徜徉在某个情感或世界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片刻宁静,感受更深,启发也更大。而教师更应该读书,当自己真的热爱阅读时,自然会影响身边的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学生。
从批判再到构建,徐老师针对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的分析,从读书到运用再到写作,先坚持写下来,可以从捕捉生命的灵感,记录生活的思索,听课评课的思考,让小故事更好看,班级活动的记录,读书与大师交流,文学作品的创作,心情故事的讲述等方面进行书写。其实我也在坚持写作,这要感谢任江鹤班主任工作室老师们的互相监督,大家建了个群,要求每日一更,不更就要发红包,因为有这个体验,当徐老师讲到他们不更文章也发红包时,我抿嘴一笑,是的,组队读书写作,倒逼成长,在一个团队里有氛围感,会让人走的更远。但反思自己,平时日更过于琐碎,没有主题,反倒听过徐老师的讲座,让我也对日后的日更有了更明了的打算,标明分类,方便后来的总结反思。
通过徐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读书的境界更加向往,让我感受阅读魅力,从此坚定走向阅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