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纬《闪耀》(大屏幕播放)
我们想要的未来/正从四面八方走来/勇敢迎向各种挑战/无懈可击的精彩。闪耀的年代/就要/不留任何遗憾/我们的年代/就算挥汗/也要璀璨。
最近被一位年轻女子的新书所打动,这本书名是《你的人生终将闪耀》。作者名字叫李菁,笔名吧啦,“80后”湘西女子,“有书”签约作者。艺术硕士,曾为大学教师,现为自由写作者,自由摄影师。这本书是这个女孩儿一路追梦的记录,记录了她怎样由一个自卑的小镇女孩蜕变成财富与时间都自由的独立女性的成长历程,27岁就过上了自己的理想生活,活成了梦想的模样。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序言部分和四章正文,序言又有自序和他序。
她在这本书的自序里写到她这些年是怎样努力的,她说:这些年,我很少回老家,独自在外,为自己的目标契而不舍地努力着。我就像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一样,不甘于平庸,用良善、勤奋和一股子韧劲去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柴静说:“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李菁说,“只有我自己清楚,黑夜陪我流过多少眼泪。这些疼痛、苦难、磨练在日后被打磨成了我内心的一粒粒珍珠,散发光芒。因为这串珍珠,我站在人世间的时候,有了不可小觑的底气与坚定。”李菁就是这珍珠一样的女子,让人见了就心生欢喜。
在序言里她还动情地写到:一个人闪耀的那一刻并不是站在聚光灯下,也不是得到千万人认可的掌声,更不是家财万贯,而是拥有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状态。哪怕这种状态是润物细无声的,是独自的天高地阔,是内心升腾起的万丈光芒,也会让你感受到自身存在于这个世间真正的价值感与幸福感。历经奋斗与等待之后的蜕变,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迷人光亮。这束光照亮自己的同时,也会照亮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更多的同路人。
她的老乡,畅销书作家艾明雅为她这本书写的序言里说她:可以选择平凡,但从不选择平庸。还说她对自己热爱的事,总有一种果敢的坚持,不管外界的声音对她是赞美、鼓励、祝福,还是劝诫、诋毁、讥讽,她都不管不顾,按照自己心中的目标坚定地前行。她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去寻求她理想中的生活,矢志不渝。她总在造美,美的照片,美的文字,不哀怨,不迷惘,她的世界纯净得好像没有欺骗与丑恶。蒲草韧如丝,说的就是她这样的女孩。那份柔韧,不只是对感情,更是对自己,对生活,对天地,对众生。
著名文学家,评论家沈嘉柯写了推荐序,在推荐序里说李菁,她认出了梦想,就一把牢牢地抓住,种植在自己的心田,萌芽生长,通往枝繁叶茂,绝不荒芜。辽阔高远,那是一种人性之上的美丽。我们需要功名利禄,柴米油盐,我们也需要抬头看一看天上的月亮,低头检视一下手掌心的一瓣莲花。
这本书除序言外,有四章正文:第一章,这个世界能改变你的,只有自己;第二章,每一次选择,都听从自己的内心;第三章,找到相爱的人,过一生;第四章,这个世界最温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深情。
第一章、这个世界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她用爱好、知识、梦想、珍惜、拼搏、勤奋、读书等词,诠释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她说自己十年前自卑、惶恐、迷茫、任性,因为糟糕的数理化成绩,彻底被叛逆控制,逃学、旷课、打架、拉帮结派,把青葱岁月埋进深深的灰暗中。前途一片渺茫,家人失望。她看不到未来,看不到方向。所幸喜欢阅读与写文章,语文成绩相对较好,她的语文老师恰好又是她的班主任。李菁说,有一天晚自习,班主任把我叫到教室外面谈话。谈话内容并不长,主要是提醒我要认真学习,不要再执迷不悟。末了,他对我说了一句我至今都不曾忘记的话:“李菁,教书这么多年,我从未发现像你这样对文字敏感的学生。我敢说,十年后,你会是我们班最有出息的一个。”从此她幡然醒悟,高一时成为一名美术特长生,抱着画板,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个梦想------考大学。
她写到,“高三时,我与同伴在长沙参加美术联考前的培训。那年冬天,湖南遭遇了冰灾。但即使再冷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在租住的阁楼里支着画架努力地画着,拿画笔的手长满了冻疮,实在痛得不行就在脸盆里倒满热水,将冻僵的双手放入热水中,隔一会,又继续拿起画笔。”接着她感叹到 ,“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轻而易举的收获。生活的法则永远都是:想要得到,必须先付出。”2008年, 她成为那个小镇中学那个普通班里唯一一个考上二本院校的应届生。
李菁大学学的专业是艺术设计,在完成专业课作业之余,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文学。夜深人静的时候,舍友都睡了,她开始码字写文章,每次都熬夜写到凌晨三四点。大三时,她决定考研。考研是人生阶段无法言喻的炼狱 她在心理告诉自己,当上帝要送给你一件礼物之前,必会先化身魔鬼来考验你。上帝真的在2012年送给了她一件珍贵的礼物:考研成功!她还说,知识的积累可以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可以为你带来一种尊严感,它就是一个隐形的盔甲,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你。对于女人来说,知识就是你喷在身上的香水,这种弥久的清香会为你的气质增分,也会为你的人生增值。
如今,十年过去了,她研究生毕业,出版了几本书,在大学里任过教,主编了两个自媒体,并且成立了梦想网络课堂,成为许多人的梦想导师。她用自己的文字与摄影作品传递着正能量,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最初的梦想。从这件事情看来,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多鼓励学生,说不上哪句话就拯救了一个孩子。
在第二章里她用辞职、做真正喜欢的事、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斜杠青年、自律和自由,叙述了她是怎样把日子过成了诗。她说:自由的本质就是一场最深的自律。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就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没有人的一生会一直顺遂。唯有比别人尝更多的苦,受更多的风雨,磨练出坚定的心,我们才会离期待的人生越来越近。
第三章、找到相爱的人过一生。她举了四个例子:1、李银河与王小波的故事,认识到最好的爱情是懂得;2、苏州平江路的院子“胡相思”讲述了爱而不得的叹息;3、由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深情,感叹最深的爱,是一辈子不离不弃;4、希望自己像荷西爱三毛那般被深爱。
第四章、这个世界最温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她讲述了自己与父母间的温暖亲情;讲了她与恩师雪小禅的相识相知;还有与她的中学老师难忘的师生情,与她的发小之间珍贵的友谊。
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书中所述内容不断地清理着我的内心,一扫我暮气沉沉的心境,感觉自己恍如重返年轻,人生又有了新的开始。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时间,进一步修炼自己,不断补充正能量,希望自己也能由内而外散发出光亮,照亮自己,也照亮身边的人。
最后,我想用尼克•胡哲的话结束这次分享:要追求梦想,就必须采取行动。如果没有你想要的,或许就该自己创造,上帝会照亮那条路。你的人生机会已经到来,你的梦想之门已经打开,显明你人生目标的道路随时都会出现,所以请做好准备,尽你所能,学习一切你该知道的。如果一直没人来敲门,就自己去敲坏几道门,然后有一天,你就会踏进你渴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