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特产百强排行榜NO.81:湘绣,千年湖湘文化瑰宝,针尖上的鬼斧神工,绣出传世经典,四大名绣之巅,彰显东方艺术之巅!

湘绣,即湖南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通过吸取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与苏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素有"湘绣甲天下"的美誉。湘绣是绘画的艺术加工,拥有70余种针法和200多种颜色的绣线,被人们誉为"魔鬼般的艺术"。
生产环境与分布
湘绣的起源地湖南,地处中国中部,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这样的自然环境为湘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湖南的古代蚕桑区在湘江上游的零陵、衡阳地带,唐、宋期间这两个地区每年要给统治阶级赋贡纱罗或平绝二万尺。后来由于历代朝庭官家滥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使湘南变成了红壤干旱地带,曾经繁荣的蚕桑生产无形中消失。至元初,棉花的栽植迅速推广,岳阳、常德、益阳等沿洞庭湖区域乃全中国十分重要的丝棉产区。
特点与工艺
湘绣的品质特点是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形神兼备。它的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湘绣的"绝招"要数20世纪下半叶的双面全异绣,设计的巧妙和针法的变化二者结合得惟妙惟肖,使湘绣技艺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制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例如,一幅《狮虎》座屏绣品德一面是一只仰天长啸的上山虎,而另一面是一只低手夜行的下山狮,一上一下,正面的虎头转到反面变成了狮尾,两面的形象迥然不同,令人瞠目。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 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的绣的是"当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 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
文化与历史
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以长沙县为中心,"妇女工刺绣者多,事纺织者少"。 自咸丰八年(1858年)至1915年期间,长沙约开设湘绣庄40多家,其中有的绣庄还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设有分号。 湖南省宁乡县画家杨世焯也熟谙刺绣、雕刻等手工艺,参与了湘绣的设计,使湘绣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长处,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自20世纪初以来,湘绣屡次获奖,声誉日增。 1911年,湘绣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上获最优奖。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博览会上又获4块金牌。 20世纪20年代,湘绣艺术家李凯云设计了孙中山先生的湘绣棺罩。 湘绣的产值最高达80万银元,产品1/3出口。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绣品"一节中,湘绣就占了一半的篇幅。
结语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艺术价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湘绣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也在国际刺绣市场上深受欢迎,是高档的刺绣产品。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湘绣的一些基本介绍了,你都了解了吗?如果你有什么看法或者需要补充纠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下一期我们继续来给大家介绍中国特产百强排行榜的其他产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