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成都3E女子学院的创始人李许珊珊推荐的,当时我协调并暂时放下深圳的工作,决定来她这里学习,其实是生活、工作上遇到一些自己的问题,一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加上我们公司线上运营这块很短板,我想这帮90后的创业者,他们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宠儿,思维比较活跃,思想比较前卫和新颖,有活力,有闯劲,希望能受他们的感染,向他们学习,就这样我来到了3E女子学院,认识了女闯王珊珊姐,感恩她把我招来,感恩她让我接触到这本书。
如果在几年读这本书,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现代社会对人才和企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尤其是机械化、智能化的时代的到来,不管是人才还是企业压力是越来越大,想要在社会立足,顺应这个高科技时代的变化,在人才的潮流中经的住考验,唯有不断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才能第一时间掌握社会发展的最新资料,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其抛弃。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心中有了目的,行动有了指南。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讲到一个人的成长的根本在于人格的进步,通常来讲我们要经历这三个时期,才能让自己的人格真正走向的成熟,这三个时期分别是 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那么如何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再到互赖期呢,那就要通过个人领域成功的三个习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来实现。
习惯一:主动积极 相应的原则是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因为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
主动积极的基本原则就是勇于承担责任,就是说你我都有能力选择如何回应,如果你不相信你有这种能力或对自己没有这个愿景,沉溺于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我敢说你将失去自强的能力。你做不到“以终为始”仔细计划自己的未来,只懂得缅怀过去,把次要的事放在首位,把人生的阶梯错错方向,你的思维只有输赢对立的局面。你常渴望别人能明白你,却很少先去了解别人,你需要时刻修补与别人的关系,因为双方都感到被误解,你的自我会展开交战,充其量达成妥协,而非集思广益,你也不会花时间去不断更新,因为你根本缺乏充电的时间,你实在太忙,常埋头于繁琐的事务之中。
所以,习惯一主动积极代表我们有能力和意愿,把刺激、心情、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服务于原则之下,使本来起伏不定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虽然偶尔情绪仍会有波涛起伏,但内在的稳健,使自己对己对人都信守承诺,待人以慈厚而无须放弃一己之念,并有此起步实践其余六个习惯。
主动积极的反面就是消极被动,意指生命受制于个人的感觉、情绪、外在刺激和人为因素,殊不知这些都是外在的,不能改变的事情。
而主动积极内在的心境,我们可以控制的内在心境,就是不论什么环境,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可以选择如何正确回应,获得最终的自由,并从中找到生存的意义。
生活中有许多人被别人伤害,虽然确实受了伤,但致命伤却源自对那人的穷追不舍,以致剧毒攻心,伤害我们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在于我们选择如何回应。
消极被动的人一心想着以牙还牙,他们聚众求泄心头恨,收集证据,但求自圆其说,怪罪他人,许多人每日聚首数着老板的不是,那便成他们休息和午饭时间的谈话材料。
主动积极的人先治疗自己的伤口,然后继续上路,他们懂得宽恕过失,忘记过去,憎恨只会带来反复不断的伤害,使伤口溃烂恶化,结果只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美国总统罗福斯曾所:“没有你的首肯,别人无法贬低你”,换言之:“除非你拱手想让,否则没人能夺取你的尊严”。
主动积极的人胸怀理想和愿景,不会随便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制于别人的不足,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情绪受别人的不足所左右,否则我们便是自断其臂,容许别人的不足来伤害我们。
那么我们如何去分辨人是主动积极还是消极被动呢? 作者史蒂芬.柯维 用两个圆圈形象的做了说明。这两个圆圈分别是: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是外围的大圈(包括你关注和担心的事情,实无法改变的事情)
影响圈:是关注圈里一个很小的内圈(代表你能控制及影响的范围)
主动积极的人把所有的精力用于专注内圈(影响圈)使影响范围逐步扩大。
为什么呢?因为精力用在建设方面,便能扩大内圈的影响范围,赢取更多人的信赖,待人以诚,信守承诺,犯错时用于道歉,重视回馈,提出善意的批评,绝不控制别人于鼓掌之上,尝试了解别人重视些什么,考虑他们的思维、语言、价值观才构思你的表达方式和意见。这样便好比把存款放进情感账户。
消极被动的人把所有的精力只用来关注外圈(关注圈)
如果你只专注于关注圈,便是从账号中提款,只顾妄下判断,肆意批评,并不寻找了解,也不会贯彻始终,却归结于别人的反复无常,你反应过敏亦是别人的缘故,在别人背后说人长短,却察觉不到和你在一起说是非的人,他认为双方关系一旦恶化,你也会对他故技重施。
所以,我们都要以主动积极的心态,不管待人处事,都始终如一,以不变的原则为依据,不依随情绪的起伏而大喜大悲,专注于内圈使影响范围逐步扩大,相信即使目前你措手不及的问题,最终也可逐步获得解决。
习惯二就是以终为始 相应的原则是自我领导的原则,史蒂芬.柯维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当中,一次在实际中。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好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再去思考,为了完成我想要的结果或者是目标,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以始为终。
我们做每件事都必须明确终点,然后在努力奔向终点,建立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就好像建一个能指引我们方向的灯塔,把我们每一步、每一个重要的决策都指引到正确的方向来,从而能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终点目标。
习惯三要事第一 相应的原则是自我管理的原则,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的组织和实践。
在书中作者讲了一个故事;在他的课堂上让一个女士,把大石头、小石头、和沙子放进一个木桶里,这位女士先把沙子和小石头放进去,结果却发现怎么都不能把大石头放进去,这时史蒂芬.柯维让女士换一种思维,让她先把大石头放进去,然后在放小石头,结果惊奇地发现把大石头和小石头都放进去,还有很多的空间放沙子,史蒂芬.柯维是想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人生就好比这个木桶,大石头就代表我们最重要的事,小石头代表是次要的事 而沙子代表生活的琐事,要是第一,就是让我们调整放置顺序,先解决最重要的事。生活在工作中牢记:次要的事不必排第一,要事也不能放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效率,只有以这种高效能的习惯工作和生活,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才会更幸福。
习惯一让我们有了积极主动的心态,习惯二让我们有了行动的方向,习惯三让我们找到了实施的方法,通过这三个习惯在生活中不断的实践和运用,才能真正让我们从依赖期的自力更生到互赖期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再到互赖期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转变。只有运用好了三个习惯,才能为更好的理解和执行后面的四个习惯打下基础。
养成一个习惯不容易,坚持一个习惯就更难,关键看我们如何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选择回应,如何运用“以终为始”仔细计划自己的未来,以“要事第一”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遵循相应的原则,持续坚持,不断更新,相信一定可以预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