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离别的救赎
十八年间,太宰治自杀五次,最后一次终于成功,他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赴死。
生而为人,对不起,他这样说,每个人都得面临死亡,这是不争的事实,区别在于有的人一生绚烂至极,有的人一生无赖堕落,而大多数人的一生碌碌无为。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他活着,所有的一切都可有可无。加缪说,只有死亡是真正值得争论的哲学课题,而在菊与刀的国度,死亡与快速凋谢的樱花一样,早已深植大和民族基因之中,他们追求着悲剧之美,连死都可以成为仪式。
与三岛由纪夫的暴烈不同,太宰治的死更显得庸常,他就是想死,仿佛随便找到一条臭水沟跳进去就好了,不在乎任何人对他的看法,他自导自演却不需要任何观众,赫尔曼黑塞说,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太宰治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说:“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啊!”一个对世界观察入微的人,偏生敏感如玻璃,一触即碎,如果说作家分为消极与积极派,无疑,他就是负能量爆棚的自杀狂魔。
日本有一片自杀森林,其间森森白骨摄人心魄,自杀是什么呢?我曾研究过,与其说,自杀是失去为人的资格,感到对世界失望,不如说是为了引起人的注意,大多人懦弱地面对人生,又高调地面对死亡……可惜,太宰治并非作秀,也不想作秀,他只是单纯的想死而已。
不该苛责单纯的人,世界需要怜悯他们,所以,请原谅这个可爱的无赖吧,在寂寞彷徨又无奈之时,捧读他的作品,终于找到“生而为人”的资格,就连这样潦倒堕落的人生都可以继续下去,你为何觉得难以为继?
想来,有些作家就是拿自己当试验品,轰轰烈烈地投入现实地洪流之中,不在乎被拆解得身首异处,就如赫尔巴尔,就如布考斯基,堕落啊堕落,没有一点儿上层社会与知识分子的积极意义,堕落的外表带着诗人的灵魂行走世间。
今天是诗人海子的祭日,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最终,这一切都像反讽,诗人英年早逝,死在二十五岁,太年轻,年轻到不知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文学、诗歌……太多太多的艺术形式与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家穿透惶惶人世,看透了一切,终于不忍再与污秽的世界纠缠,于是奔赴死亡,投奔白茫茫的一片天地,死或生,俨然已不再重要。
【人间失格】,这是一本听到名字就令人颤抖不已的书,他撕开所有人类伪装,赤裸坦白心迹,这就是太宰治本人的自传,一个人渣、无赖,一个人想死的人,而【GOOD BYE】据说是作者最好的作品,但他写了区区十三章就搁笔自杀,看来,一部伟大的作品,一切人间名利根本留不住他。
似乎,他死得很单纯,很诚恳,大多数的艺术家都死得很“荒唐”,在普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游戏,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明明可以让他们活得不错,但精神上的折磨就如永远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如果这是一场为了离别的救赎,但愿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能真正的原谅自己,原谅周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