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物要不得
常看到有孩子被桌子或其他物体伴倒,家长看到孩子哭,就去打物体,安慰孩子不哭,孩子是不哭了,但这行为犹如教孩子打人一样。
2.教孩子待物如人
在孩子眼里,万物同物,当孩子摔倒了,孩子很痛,力是相互作用的,孩子摔倒的地方也会痛,试做像人一样给它也揉揉痛。
3.遇事想办法
孩子们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常常孩子们不高兴,家长此时可想出其他不同的玩法,引导孩子,好玩的不只有这一个。
4.学会“同理心”
李开复说“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这能力,会走的更快,更远。
5.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家长们留意孩子平时的愿望,如芭比娃娃、贴片等,悄悄准备好,到圣诞节时放在床旁,告诉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让孩子心中留下美好。
6.在青春期与异性的交往
成人应用干净的目光看待,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回想我们青春期是如何过来的。
7.暗示
人很容易被暗示,孩子也一样。如果一个孩子被暗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品行也会朝健康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8.“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只有修够一定的“课时”,才能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9.允许不一样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允许差异性存在,正因此才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10.唠叨没用
当孩子犯错时,不涉及道德问题,唠叨反而不会让孩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