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你是善良的,他认为他是善良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善良的,既然生活的世界都是善良的,那么天天怎么就会有那些矛盾,那些不理解,那些发火,那些愤怒,那些争吵,那些人与人之间的误伤,然后让我们无法驾驭情绪,以至于浪费了更多时间去成长。
以上种种来源于一个局限,人们之间表达能力不同,最终导致信息不对称,(当然还有人的脑海里不存在共赢这个概念)也就是沟通不畅,有些人会沟通能和家人二十年不吵架,有些人会沟表现在和这个世界妥协,人家说他通情达理,懂事!就因为这些平常不在意的沟通你尝试了,尝到了甜头,或者别人帮你尝到了甜头,更长远的看,会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成长上,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思考学习有效的沟通!
我们总是和世界有关系的,只不过是联系的深浅,有线上的微信,有线下的聊天,聊的好聊出个欢天笑语,喜笑颜开,聊的不好我们火冒三丈,剑拔弩张。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沟通的案例,小明说朋友向他抱怨,“父母逼迫自己想跳楼,”小明一听之后,没有想到朋友的内心需求,而是端正的帮朋友分析,正确的大道理——别人没必要了解你,自己为自己负责。朋友那个时候,一定没有心思去听小明的正确分析,并且再次说他不开心原因,是父母不考虑他的感受。小明这时在想这个朋友真是不听劝,注意,朋友已经说了两遍,在这同一个意思上,说明小明压根就没有明白盆友彼时内心真正的需求,而是一味的给出自己认为对方需要的“良药”。
如果这个时候小明调用元认知。和朋友一起抱怨,甚至抱怨的比朋友更厉害。给朋友要的需求,让朋友把他的怨气给发泄了。然后看到朋友能够,理性正常的思维,不抵触的时候。不经意间把这个,刚才要说的,正确的道理告诉朋友,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要为自己负责,也许这个时候,朋友会听得进去。就算听不进去,不管怎样小明作为一个好朋友,起码把朋友的情绪给疏导了,也算的上一次不失败的沟通,
从而我们说跟人沟通,说正确的话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满足对方需求的话。
哪怕,那些话在你看来对对方没有多大帮助,甚至一点用都没有(往往那些话才能和朋友达到共鸣)。就像一个优秀的销售员那样,他能够了解,客户内心真正的需要,帮客户解答内心真正的困惑,耐心的去讲解。这样客户不想买你的东西都很困难。(在生活中就遇到过一个有着多年销售经验的人,在大家看来就是那种好人缘,我想更多的是他阅人无数,知道每个人的需求吧,还有笑来老湿,所以也从理论上建议,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先去干下销售,好比磨刀不误砍柴工)
假如一个客户去你的商店去买一个耳机。你知道,根据他说的话,觉得来一个音箱,对他更正确更适用。然后你就用力的,吹嘘你自己这个音箱是多么多么的好,这是多么一个滑稽的场面。当然以上这样很明显。但是在沟通中对方在那个时间段上的需求不就是“耳机”么,你偏要给他正确的“音响”虽然对方需求不明显,但是我们更应该调动我们的元认知去捕捉对方真正的需求,去有效沟通,去更高效的成长,去更多的了解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