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本很有温度的住宅书籍,是日本建筑师中村好文的《住宅读本》。
中村好文是村上春树和三谷龙二的住宅设计师,同我们在装修的时候会遇到的很多追求风格、装饰、视觉效果的设计师不同,中村好文的这本《住宅读本》里展现的,是对于住宅的基本属性——居住的深层思考。
中村好文有着日本人一贯的精细度和满满的温情,他既是建筑设计师,也是家具设计师,还酷爱料理和旅行,是一个充满浓浓烟火气的设计师。
因此,他的这本《住宅读本》也适合穿着舒适的家居服、坐在有阳光的角落里闲闲地翻阅。
它会引领我们思考:怎样才是好的住宅?
一、好的住宅一定要大吗?
与我们很多人都在追求面积更大、装修更豪华、地段更好的房子不同,中村好文非常推崇one room的居住方式。
所谓one room,指的是一种把主要生活空间都集中在同一个空间的住宅,类似于我们的单身公寓。
用自己的行动践行one room的代表人物应该是《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山林里独自生活了两年多。
他用借来的斧子,跑到湖边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
用他的话说:“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
就是在这个one room里,他完成了自己的传世名作《瓦尔登湖》。
《简单生活之美》的作者格雷厄姆·希尔曾经因为创业成功而拥有了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他买了一个大房子,为了买到能够与这个房子相匹配的东西,他还专门雇了一个人作他的私人采购。
但渐渐地,他却发现这栋大房子和房子里的东西不但没为自己带来快乐,反而使自己成为了它们的奴隶。
现如今,他住在40平米公寓里,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幸福感。
他说: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某样东西,而人际关系、经历和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幸福生活的主题。
所以,放下对大房子的执念,重新审视你的家,你会发现,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多大的容器,而是一个能让你的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
二、给家里设计一个特别舒服的角落
在我们之前读过的《家的风格》这本书中,也提到了这个在家里打造特别角落的技巧。
《家的风格》的作者认为:
你的家透露着你的性格、爱好,还有你想展现给他人自己的特色之处,又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喜好。在家中设置一个专属于你的“小场景”,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文章链接:
中村好文也认为,家里需要一个避风港一样的角落。这个角落可以是壁龛,也可以是茶室。
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心情的不同,对这个角落的摆件、风格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这个角落呈现的,是居住者“内心的形状”。
当你看到这个角落,你整个人都会变得柔和起来。这是“家”所能带给我们的温暖。
所谓住宅,居心地也。
三、把家具作为家庭的一员
在电影《29+1》中,主人公林若君搬家的时候,要扔掉原来家里的家具。
她问出租车师傅新叔要不要,新叔问她,为什么好好的就不要了呢?
林若君说,想换些新的了。
新叔说,你们年轻人喜欢扔东西,觉得放弃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容易。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无论什么东西,如果坏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丢掉再买新的,却很少会去修补。
无论是衣服还是家具,在我们的概念里,换比修更容易。
我们不能体会那种物品用了很久所带来的感觉。
这一方面是消费主义的结果,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我们对待物品、对待人生的态度。
但中村好文却是一个非常爱惜和看重物品的人。他是住宅设计师的同时,还是一名家具设计师,他提出“要把家具当作家庭的一员”。
中村好文提倡要选择值得保养、变旧时依旧美观的材料。要选择简单耐久、充满让人舒适物品的生活。特别是在家具的选择上,要选择手感好的家具。
因为“手感好的东西,对眼睛也温柔”。
当你也能够用心对待住宅、对待家具、对待物品的时候,你一定能够体会到这种温柔。
在当前高企的房价下,谈住宅中的美学,似乎有点奢侈。
但家是那个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二都在其中度过的地方啊,除了学区、地段、升值潜力、大小这些表象的部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从一个居住者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住宅对我们的意义?
是不是应该像中村好文那样,把对家居中的美的追求放在更靠前的位置?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思考,这本《住宅读本》将会是你很好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