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丈夫得了抑郁症》
晚间,收到朋友关于“我这么辛苦,该怎么办”的回复。
于是,记录下这段对话,以及关于苦难的一点想法。
(一)“熬”是个残忍的词
[我提到每日要做事的完不成,成为压力。
他说,如果是压力,就随心,不一定要完成。
我问的“我该怎么办”这个可能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他的回复是一个字,“熬”。]
于是,关于这个“熬”字,我有一些想法。
告诉他,这个答案不只是我不能接受,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不能接受的。甚至会产生连这个人也在逼迫我的感受。
这个答案并不特别,仿佛普遍认知里的大道理,读完却过不好自己人生的那种大道理。
苦难消失了吗?
没有。
听了这个字,这个建议,这个方法,这个人会变好吗?
不会。
对于身陷泥淖中的人来说,最怕的,便是听到这个字。听到他人说,基本没有办法,除了坚持下去,没有办法。
但是,不就是因为坚持不下去了,才会可能性地选择一个人,来试图发声的吗?
甚至连答案都不敢奢求得到。
“熬”大概是个残忍的字。
极端一些来说,你能否对快要饿死却没有一口水喝的人说,熬下去。如果能熬下去,大概安徒生要改一改“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结局了。
(二)对苦难的感受,要大于苦难本身
如果有朋友对你表达困境,我以为,先是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感知她的处境和心境。让她知道,你不能亲身体会,却也试图在感受,明白她因何而痛苦,痛苦在哪些方面,程度又有多深。
我想,哪怕得到一点点真诚的理解,关注,大概那些年轻的自我消逝的生命,也可能会有不同选择吧。
我理解的能够帮助到朋友的方法有二
一,是基于对她的了解,有实际的哪怕微小的可以改变的解决的办法。
二,如果没有,至少有宽慰,或者真诚地表达,理解这样的感受,但是目前想不到好的办法。这个人已经给自己这么大压力了,自我要求很高,那么,应该劝她不要再给自己那么多压力。
一旦不给自身那么大压力,那么,事情会更简单一些。连天空云朵的形状都会看起来简单一些,街道上的雨也会更加舒心一些。
毕竟,大部分苦难,是源于感受到苦难,大于苦难本身。
就像大部分失眠的人,是源于恐惧失眠,大于失眠本身带来的不适。
如果必须有个目标,比较长远,又很难实现,一旦被困在这个局里,便会产生更多的挫败感。而不是所谓的动力。
不如,来个短线,只看眼前的发现,怎样能调整得更好一点。
如果目前休息和放弃对你来说更好,那么,支持你。
首先,不破碎,才是价值所在。
其次,人,不是只有社会功能的。也是一个感知的容器。
感知万物生长,感知内心自在详和,也是一种意义和价值。
存在着,感知着,即价值。
一点点的改善也可以。
一点,一滴,就组成明天了。
明天变成现在,就又产生了新的明天。
这样,就不是熬,而是变。
变则通。
(三)磨了鞋子的,不是远处的沙滩
“他说,随着时间推移,一切都会过去。”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类似于“阿Q精神”的自我宽慰。只让自己觉得更加无可奈何。那么,寻找到的精神依托,便是,留给时间吧。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的话,他在反驳这句话,“我现在都过不去了,谈什么未来”。
要挪开的山石,一定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在眼前。
磨了我的鞋子的,让我觉得伤心的,从来不是远处的沙滩,而是脚底的一粒沙子使我疼痛,害怕到达不了那个沙滩了。
我需要把这粒真实存在的沙子倒出来。
我要的,不是那片遥不可及的纳了百川的海,只是渴望此刻便有涓涓细流,润了喉咙,不那么口喝,那么,便能继续上路了。
至于海,也许,离自己就更近了。
(四)记录过程,也是所得
“他说,不要忘了做这件事的目标”。
不是的。
我必须忘掉目标。或者告诉自己,不要时刻记得。
我可以记得初心。
记得过程。也是一种所得。每一个终点,随处随时可以是起点。每一个起点,也可以是终点。
安抚自己,已经走了一段路了,累的话,可以休息的。即使不想走,也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目标太远,我需要先过好现在。
(五)鼓励和托举
“他说,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如此,一是自我强迫,二是他人强迫”。
我认可人如果想要成长,可能需要自我约束和他人监督共同进行。
但是,我不认可这是最有效方法,以及对所有人适用。
难道,他不是因为自己太想做好了,而很难完成,于是对自己太不满意了,无法接近想成为的人,才会陷入困境的吗。
他甚至不能再被他人强迫了。
最后,可能只是更快地选择放弃和逃避。
我认可鼓励和爱。认可托举住坠落。
认可去接纳那个不完美的人,认可去接纳那个接纳不了自己的人。
认可她想飞,你借她一阵风,借她一双翅膀,她累了,你用荷叶盛了清凉的水,任她休息多久都好。
愿持有平常,常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