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婆婆家吃饭,弟弟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喜欢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之后各种的小动作,表示对到奶奶家吃饭这件事情的反抗。
洗手非喊我陪着洗,吃饭的座位要紧挨着我。吃起来的样子也是很不情愿,中途吃几口就跑掉。“如果要吃就过来坐好了好好吃,如果不想吃了就不许再吃东西了。”我严肃的发出最后指令。哥哥先坐下,坐在我的右后方,弟弟见状从我的右方拖着他的小板凳往我身上靠,小板凳移动过程中压到哥哥放在地上的脚,哥哥疼得哇哇大哭起来。弟弟先抬头看我一眼,接着趴在我的腿上哭了起来。我脱掉哥哥被压到的脚的袜子,被压了一个小坑坑,破了一块小皮。我推弟弟的头说,“你看看,你看看给哥哥压的。”弟弟趴在我腿上接着哇哇哭个不停,哥哥看到脚的变化哭得更厉害了。
婆婆可能看到孩子们哭得心疼得看不下去了,准备用她惯用的招数,打压情绪以及转移注意力。被我及时拦住,“妈,没事,让他们哭吧,哭完就好了。”婆婆还是很积极的配合我,没有继续。过了大约一分钟,孩子们哭得更厉害了。我把两个孩子带到了卧室。弟弟一直是被我抱着的,哥哥牵着我的手走进了房间。
弟弟趴在我身上,委屈的哭个不停。我问弟弟:你是不是非常不想来奶奶家?弟弟一边哭着一边点头,我又说了一大堆,应该看看爷爷奶奶的原因,以及爷爷奶奶是怎样的爱他们,都有哪些表现。弟弟应该是不想听这些,他亲我的脸,表示他已经不想再听我说了。稍微平复一会儿,我又问弟弟,你是不是觉得不小心压到哥哥感到抱歉,弟弟呜咽着点头,我又接着说,做错事情要敢于承认,而不是逃避。。。。说了这么多的结果是弟弟哭得更伤心了。想起应老师的话,我决定停一停。这时的哥哥可能感受到了弟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停止哭泣,自己找靠窗的凳子坐了下来。我跟弟弟说:好了,现在妈妈不说话了,你想哭就哭一会儿,我就这样抱着你。哥哥这时候情绪已经恢复平静出了卧室去吃饭了,因为担心弟弟中途多次进卧室拿吃的给弟弟。一直到弟弟觉得可以不哭了,我带他出了卧室。
回看整个事件,感谢公公婆婆的支持,没有过多的干涉我教育孩子。在弟弟看到凳子腿压到哥哥脚,哥哥痛的哭的那一刻,他哭之前看我的那一眼,他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害怕我批评他,所以想通过哭来减轻我对他的批评。虽然整个过程我的情绪平稳,但是我掉进了自己的限制里:我觉得弟弟就是做错了,应该说“对不起”才是真正的道歉,这样才算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没看到弟弟是无心之过,他自己也有委屈。过往的事件都浮现出来,哥哥经常会找我告状说:弟弟推他一下,弟弟又打他一下。。。我都是采取让他们自己解决的方式,但我的内心是对弟弟有不满的,我没有清理掉这些,我也只是听哥哥片面之词,很多时候,弟弟也就是闹着玩的碰他一下。
如果我说弟弟你好厉害,你看你给哥哥做了一个这么可爱的小坑,哥哥的皮好嫩好软。。。你想不想要一个,让哥哥也给你做一个怎么样?这样继续问下去,结果会怎样呢?
如果我有很多的大道理,等到我跟弟弟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放松的好好聊聊会更有效果吧。即使我发现了本质,但当弟弟满满情绪的时候,也是一味的想抵触,那个当下,他渴望更多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说教。
孩子的情绪思维心量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大人的焦虑和恐惧等,无时无刻的投射在事件中,渗透给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