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京奥运激战正酣,有一条微博很有意思——
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要中国队输了比赛,99% 的中国人都在自责是因为自己看了比赛。每个人都很迷信的认为,只要不看直播,中国队趁自己不注意就赢了……
此条微博下面的评论,附和声一大片。这一届的奥运观众,好像不约而同,纷纷主动给自己扣上了“毒奶”的帽子。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看马龙打球,一看就输,一退出就拿分,赶紧退出不看了,然后他赢了,很难不迷信!”
一看就输,不看就赢,俨然奥运比赛像是薛定谔的猫,同时并存输赢两个结果。
对这一届的中国观众来说,打开电视,就像是打开装着薛定谔的猫的箱子。只不过悲催的是,不打开的结果是赢,打开的结果是输。
呵呵,薛定谔的奥运!
二
当然,也有一部分观众保持着理智——
有无理由心疼运动员的:“因为大家都理解运动员的辛苦,所以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是我这个倒霉蛋的错!”
有理性关爱运动员的:“其实不是迷信,看的人越多,说明此项运动的国民化程度高,那么极有可能是咱们的强项运动。然而国民关注度一高、历史成就越辉煌,运动员越有可能背负极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反而不容易发挥出原有的真实水平。”
还有理性到不合时宜,既看破又说破的:“你就是把电视砸了,男足也赢不了!”
讲真,电视机前的观众,跟奥运赛场上选手的发挥,要说有关系,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玄学的,一种是搞笑的。
玄学的方面,是这一届的观众自带倒霉体质,只要一关注,就会连累奥运健儿的发挥和表现。
而搞笑的方面,就比较花样百出了。例如奥运举重比赛,选手在挺举最吃力的时候,观众在电视机前伸出双手,对着屏幕帮上一把,选手就成功了。
三
不管怎样,网友这种大面积的“毒奶”心态,以及明明与己无关,却又主动揽过的做法,值得关注和深思。
为什么很多网友会觉得,是自己的关注,导致中国队输了比赛?
排除迷信思想在年轻人中回潮,可能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一届的网友工作更忙,更少关注奥运了。
如果中国队的比赛一场不落都看了,就会知道,中国队的输赢,跟你看不看比赛,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看得少了,偶尔看上一场,因为关心,难免患得患失,真要输了,多多少少会把这个结果归结到自己的身上。
第二点,是这一届年轻人的自我意识更强了。
一二十年前,70后、80后看奥运的时候,更多的是发出一种集体的声音。赢了金牌的,就大声喝彩,输了比赛的,就大声痛骂。
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因伤退赛,对他群起攻之的,大有人在。好像很少有人站出来自责:是因为我关注刘翔,给了他太大的压力,因此他才旧伤复发退赛了。
第三点,则是丧,颓,以及躺平心态,在这一届年轻人中很盛行。
好事轮不到我,轮到我的都不是好事,我跟好事不沾边,只要我沾上的都会变成坏事。
奥运比赛呀,体坛盛事呀,全球的目光,全世界的焦点,荣耀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四
我一看比赛就输,只要不看就赢。关注导致失败的这种心理,貌似是这一届奥运出现的新现象。
时间拉回到2010年。这一年,有一句话在中文互联网上风行一时,让很多年轻人胸怀激荡,热血沸腾。
这句话就是“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这句《南方周末》评论中的金句,代表了某种昂扬的精神风貌。
从关注改变中国,到关注导致失败,其中内在精神气质的变化,耐人寻味。
这种变化,让人想起了辛弃疾。好像一位英雄豪杰之士,从“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豪情万丈,忽然变成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失意和悲哀。
从心雄万夫,想要凭借关注的力量改变国家和社会,到观看奥运比赛失利都要反躬自责,这一届的年轻人,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