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苏轼《定风波》)
你许我岁月静好,我还你现世安稳。一生,选一人,择一城,生同眠,死同穴。(巴金与萧珊)
……
这便是书籍馈赠于人类的最智慧的修行、最豁达的心态与最雅致的人生吧!
晴朗的午后,走进花木葱茏的阳台,临窗而坐,沐浴在明媚温暖的阳光里,手捧一杯清茶,打开一本好书,阅知天下人和事,感悟世间百态,领略人生真谛,此便是心中最简约而又奢华的美好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是楚汉战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大将军韩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时,心中悲凉不已,所作的绝命词。其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叹息。
项羽,楚国将门之后,身材魁梧,力能扛鼎,年少气盛,才气过人,壮志凌云,信念坚定。楚国被灭之后,他振臂宣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他切齿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为达目的,他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杀会稽郡守殷通,夺取军权,后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大潮,成为诸路起义首领中的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怒杀庸将宋义,夺取帅权,破釜沉舟,使百二秦关终属楚,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成为叱咤风云人物。此后他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他义愤填膺,对天长啸:“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以一敌万,宁死不肯过江东,杀数百人后终因寡不敌众,自刎乌江。在司马迁看来,项羽是一位不朽的英雄,他的豪情万丈无论在他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一代战神项羽纵使骁勇善战,豪气冲天,壮志凌云,但由于性格、胸襟气度的局限性,他终不是亚父范增心中所期望的能平天下的帝王之才。从会稽起兵到垓下被围,时有八年,虽经历过70多次战斗从未失败过,可仍是匹夫之男,刚愎自用,清高自负,不善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被家仇国恨泯灭心智,坑二十万秦兵,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烹有识之士,残暴无道,也尽显鼠目寸光,沐猴而冠本色。致使其民心失尽、众叛亲离,终被垓下重围。
这天夜里,帐内只剩他和心爱的虞美人。他愁绪满怀,与虞姬悄然相对,潸然泪下,借酒浇愁。午夜,阵阵西风吹起,四面声声楚歌传来,项羽愕然失色,以为汉王刘邦已打下西楚,便知自己的灭亡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将烟消云散。但他不惧死亡,没有留恋,没有悔恨,他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陪她东征西讨多年的美人虞姬的前途。于是,刀割般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噬虐着他的心,他无限悲凉却豪气依然,唱出了这首《垓下歌》,饱含他对虞姬无比深沉、刻骨铭心的爱。虞姬同样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身亡。
入夜,项羽飞身上马,率护从骑兵800多人冲破重围,向南疾驰,逃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而待,劝项羽急渡,然后再称王于江东。项羽此时已无斗志,深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把乌骓送于亭长。而后手持短刀,独自搏杀汉兵数百人,最终伤痕累累自刎而死。这天,滔滔江水浮虞姬,项羽决战在乌江,至此世间再无西楚霸王。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临江仙》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然而,每每忆及《楚汉传奇》中霸王项羽勇猛善战,不惧生死,以一敌数十百的英雄气概,仍是让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易安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牧之曰: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半山曰: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毛润之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后人如此这般评价项羽的功过得失,他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淀了两千多年,但光辉却依然夺目。滔滔不绝的乌江水会永远铭记着这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无疑是位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的令世人敬仰的英雄。然而他的性格弱点却贯穿了他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于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而我们今天之所以要以书为友,钟爱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传播文化,更是为了以史为鉴,点亮心灯,正确认识自己,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修得健康、温良性格,从而相遇更好的自己,拥抱美好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