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经验到的冲动,幻想,害怕及我们如何防卫这些
意旨我们对于世界,自己及他人如何采取行动
两个心理位置有不同质量的害怕,防卫,客体关系
克莱因采取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但缺少生物性或哲学性,是从临床出发
与生死本能的互动,以爱恨发生呈现出来
克莱因认为生命被摧毁的恐惧存在于潜意识中
恐惧被摧毁是原始的焦虑
恐惧被摧毁比出生焦虑,分离焦虑,阉割焦虑更原始
分析幼小儿童的游戏中,有着大量的施虐幻想,伴随着罪恶感,让克莱因连结在早期的施虐冲动和出生就存在的焦虑连在一起,成为死亡本能的呈现
母在爱在,母照料者不在,恨在,会害怕愤怒,在恐惧被摧毁之害怕投射于外
饥饿不只是食物不在那,客体要饿死我
客体未好坏整体的存在
好坏是两级分裂的,故客体以部分客体之方式存在婴儿心智世界,乳房是第一个部分客体,不只给乳汁,还给生命与爱之泉
籍由与外在部分客体父母亲的声音,乳房,皮肤,婴儿建立起内在世界。在真实被滋养的世界中,接纳自己的乳汁,爱及母亲的温暖,而全能感成为偏执分裂心理位置的特质
心理位置是表示我们对外在世界,对于自己,他人,这些关系怎么样采取行动。在偏执分裂心理位置,用分裂的方式回应外在世界,回应自己内在好与坏。在抑郁心理位置,可以忍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可以忍受别人的不完美,这两个心理位置焦虑的内涵也不一样,在偏执分裂心理位置,是生存焦虑,在抑郁心理位置,爱与恨冲突到底有没有办法平衡的焦虑。这样一个过程中,婴儿在偏执分裂心理位置,恨意的来源,婴儿通常会归因于母亲,在他内在幻想中,母亲满足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独独牺牲了他的利益,这个挫折引发他嫉妒的感觉。
克莱因认为生死本能的互动是同时存在的,生与死本能的互动就是爱恨,如何冲突和平衡的状态来呈现出来,冲动后的攻击与攻击之后的创造性或修复的生本能的互动或者是交织。克莱因认为死本能其实是一个生命在他潜意识里面害怕被摧毁的恐惧很强烈的一个展现。恐惧被摧毁比出生焦虑,分离焦虑,阉割焦虑更原始。在分析幼小儿童的游戏中,有大量的施虐幻想,并伴随着罪恶感,克莱因连结在早期的冲动和出生就存在的被摧毁的焦虑连在一起,成为死亡本能的呈现。婴儿认为妈妈在爱就在,当妈妈不在,就会有恨,害怕,愤怒,将内在被摧毁的恐惧投射在外面。认为饥饿不只是食物不在,是妈妈要饿死我。他好坏客体是两级分裂的,客体以部分客体存在婴儿的心智世界,乳房是第一个部分客体,他给的不仅是乳汁,而是生命与爱的泉源,籍由与外在部分客体父母亲的声音,乳房皮肤,婴儿建立起内在世界,在真实被滋养的世界中,接纳自己的乳汁,爱与妈妈的温暖,而全能成为偏执分裂心理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