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来,无论何事都是大大小小,千千万万的‘缘’所凑合而成,缺了一点就不行。世间的因缘何等奇妙不可思议!”
——丰子恺《缘》
“没错,缅怀别人其实就是在感叹自己。”我感慨于自己与丰子恺先生作品的结缘,也是因为自己有过向佛之心,也是非常喜欢孩童并真诚地感谢他们带给我的教益……
“我们的回忆为什么会历久弥新?因为他们身上那些深深打动我们的光辉,为那些回忆镀上了一层不会脱落的亮色,指引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坚定前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发现时代也许变化很快,世事又沧海桑田,但总有一些东西不曾改变,源远流长,甚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的大师们还会出现某种升华处的共振。
谨以此文纪念丰子恺老先生,同时也纪念那些所有逝去的大师的背影,因为他们曾深深打动过我们的内心,并还将在未来潜移默化地滋养我们的灵魂。”
今天,在这寒食时节,阳光和煦的仲春天气里,“点燃阅读星火,共建书香陵水”第110期文化分享活动如期举行。
我们因文学缘而汇聚在新华书店,共享一场由已故44周年的人文大师丰子恺先生所创造的精神盛宴。参与者有新面孔,也有上次就来过的两三位读者。
在大师匮乏、伪大师横行的现代社会,有些人可能已经对“大师”二字免疫了。但今天说到的这位丰子恺先生,是即便在大师辈出的民国时代里,也是屈指可数的人杰。
从最初接触丰子恺先生的《作父亲》,到痴迷上其人其文其画,中间错失了好多年。
但当我越来越深入他所创造的文艺世界,我发现,这相遇恰逢其时。
人到中年,有了更丰富的社会阅历,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更能理解他的文章了。
他心怀的慈悲圆融,散文的童心佛韵,漫画的童真童趣,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对孩子的慈爱呵护,对人生的深刻了悟,无不让我留连忘返,神往有加。
所以,我非常乐意与有缘人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他的文学和漫画。
即便我自己还只是一个入门级发烧友而已。
(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老师由儿子放风筝回来写下感怀作文说起,侃侃而谈,循循善诱,启发同学们续写文章的结尾。
再由清明节气,聊到热爱文学之人应有的善感之心。而后由我昨晚发给他一篇张丽钧老师的《戴着口罩,送课西北》,说此文让我重拾热情,带着感冒坚持将讲座如期进行,而说明文字能带给人力量。
我接过杨老师的话,以不可思议的亲身经历,重述了文字的神奇力量。
讲座前,感冒咳嗽头晕脑胀的我,还在为讲座的准备而头疼不已,然而竟然也在头痛中突发奇想。
疾病不就是一个人的紧箍咒吗?它在你长期严重违背身体规律的时候发作,告诉你,你不能为所欲为,你有必须遵守的身体戒律,只要你是个人,但凡你不相信身体的戒律,你就逃不掉疾病的困扰,而且通常一开始我们都是狂妄无知的,自我膨胀时以为自己的身体好,自己的身体自己可以掌控,殊不知生而为人时我们的身体就被安上了紧箍咒,一旦触犯了戒律,触怒了暗暗管着你的身体之神,那即便是法力无边如孙悟空,也逃不掉紧箍咒的束缚与压迫。
直到你乖乖听他摆布,或者你不听他的,一直带着身体的痛苦挣扎奋斗到胜利或死亡。然而在这场与紧箍咒的斗争中,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
这样想通了之后,怪哉!仿佛管我身体的神知道我醒悟了,就放过我了似的,头突然不痛了!于是,即便还咳嗽流涕,头有时候还隐隐疼一下,但感觉一下子清爽起来。
还有个怪事。昨天我抄写下丰子恺先生的书名《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时,我也一瞬间神清气爽,感觉得到了如经文般的文字庇佑似的,真的很神奇!
怪道许多人把文字当作宗教来崇拜,抄写好文章或经文来超度或赎罪忏悔,好文字的确有祛除病痛的神奇功效啊!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的时光中,我们经由先生诚挚自觉的散文走近其人,进而走进其充满童趣与悲悯的漫画,及其45年间创作《护生画集》过程中所遭遇的时代苦难与其坚持不懈,最终由其人之高尚坚贞圆融的品性而领悟其坚持慈悲为怀、信义为先的精神。
欣赏《剪网》的片段,我们意识到要想获得快乐,也得忘记所做之事与外界的利害关系,感受事物本身的独特价值,把握当下,沉浸于当下,也就是感受时下流行的所谓“心流”体验吧。
所以进行小而美的,能照顾到在场的大多数人的讲座,与一群朝气蓬勃、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与同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沉浸在文艺的非功利世界里,忘记时间的流逝与世间的一切关系,我们时而个读,时或齐读,时或接龙读,时或默读,读完后即兴谈感悟。那是多么美妙的一种心流体验啊!
(只是接龙读和齐读没有被拍下来)
黄茹芸、董春娇、陈方雪、李子荷、赖桐颖和王素柠等同学(很遗憾忘记让第一位发言的女生自我介绍了)分别联系了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结合先生的文章,阐发了自己的感悟。
陈方雪同学读了《作父亲》的片段后谈到过年大人给红包,自己作为大一点的孩子,想要却不能如小孩般爽快收下,必须推让一番,否则会被大人认为只看重钱而忽视情谊。
这番切身体悟也引发了杨老师的感慨。
他给同学们说起中国人交往含蓄婉转的特点,但他以今天自己收到友人的一箱芒果为例,表示其实我们可以更坦率大方地表达喜欢和需要等真实情感。
陈方雪同学在读了《<护生画集>与不得不说的故事
》后,谈到大师不会因为外界的阻碍而改变心志,甚至自己病入膏肓还要完成承诺,可见他对内心的事业之热爱与执著,超越了世间带给他的苦难。(深刻)
李子荷同学由漫画《首尾就烹》谈到她读过的猎人打到怀孕的麋鹿,解剖发现其腹中成型之胎,而良心发现,从此金盆洗手的故事,表达了对母爱的无限感怀。
有一位后进来的成年读者,我注意到了他,于是请他自我简介并谈一谈他的阅读感悟,原来他是一位路过而恰巧邂逅讲座的可敬兵哥,他谈到不打骂孩子是很理想化的,我们需要考虑现实因素。
他从《剪网》《作父亲》片段中读出来作者的无奈,谈到父亲们都是希望孩子正直诚实,可是在如今的社会,没有一点虚伪则根本无法立足或保全自己的利益。他还谈了自己如此批判性解读的原因——高考的逆反后遗症。
我首先认同了他的感悟,的确,生活在世俗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我们成人不可能一点不受世俗浸染,但先生的可贵就在于他能始终自省而自觉其非,而不像一些成人那样顽固到底,极度地自以为是,从而在暴戾、乖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先生的文章,不仅仅属于孩子,更应该属于需要他的高风亮节来烛照自己的成年人。
在讲座中,感谢杨老师的高频参与与经典点拨,照顾了我的嗓子疼,杨老师也是童心与慈悲心满满啊!
我口拙笔秃,不能状绘先生的可爱与可敬于万一。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位“宝藏男子”,请去亲自阅读先生的作品,或可参阅宝木笑先生的《逝去的背影:童心佛性风飘絮,世间再无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