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人的健康信念。是从心理的、生物的、社会的综合角度看待健康状态、强调健康因素相互作用的新的健康概念,是一种整体的健康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来自于长期的医学实践,反过来将同样指导人类的医学实践活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学实践活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治疗除了要使用药物和手术外,还应该采用社会、心理、行为、经济、法律、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策略,使病人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疾病是社会、环境、个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为中心。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的影响因素是:
1、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基因因素和不同种族之间的易感性差异。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如居住状况、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环境中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存在、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气污染、阳光过强或不足、水污染、食品安全等)和社会环境(如政策法规、经济水平、社会风气、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
3、卫生服务因素:卫生防病和防疫、医疗机构的条件、医疗补偿方式、卫生保健资源的可及性等。
4、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酗酒、缺乏提了活动、过咸或高脂肪膳食习惯和不洁性行为等。
5、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中压力导致的心理紧张刺激(如离婚、丧偶、失业下岗等)。
在以上这些复杂的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在健康的综合因素中约占60-70%,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习惯,这需要从儿童早期就开始。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问题:
目前由中国顶级专家评出的未来20年20个最重要的健康问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空气污染、肺癌、卒中、吸烟、病毒性肝炎、水污染、艾滋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肝癌、老年痴呆、不健康饮食(高盐、高糖、少蔬菜水果等)、抑郁症、道路交通伤害、农药、激素及抗生素等残留、超重肥胖、乳腺癌和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