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键词是原则,今天是第二问:原则从何而来?
昨天说懂再多道理也有可能过不好这一生,但构建并遵循自己的原则行事没准可以。理由是道理再多只是存在脑子里,知道越多反而越不会行动,而原则从何而来?行动。
昨天说我们都是有原则的人,但如果突然问您到底有什么原则,可能答不上来。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肯定能想到不少,而这些原则基本都是来自于并运用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中。
比如说:早上8点前起床是一条原则,因为如果9点起床就会上学或上班迟到;不要迟到也是一条原则,因为经过实践检验迟到会受到惩罚或者让人厌恶,这些是大多数人的原则。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多锻炼一定能减肥,多读书一定能增长知识,早睡早起身体好,道理都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行动,所以这些道理只能成为少数人的原则。有什么区别呢?做与不做,遵循与不遵循的区别。
实践是检验道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提炼个人原则的最好途径,只有做并经常做才能知道一个原则适合不适合自己。
原则是连接我们行动和价值观的桥梁。我们的行动,离我要达成的目标中间有一条鸿沟,而原则是可以帮我们跨越这条鸿沟的桥梁。举个例子:假如我准备开发一款叫“原则”的小程序,打开之后会随机显示两条原则,一条您的,一条其他用户的。您可以温习自己的原则,也可以借鉴别人的原则。您会用吗?但是我为什么要开发这样一个小程序呢?如果我的价值观是利他的,觉得这个东西对自己对大家都有帮助,那我的原则会告诉我这件事应该做,但如果我的价值观是逐利的,生活告诉我还要挣钱吃饭,尽管这件事情抽点时间还是能干的,但最终我的原则会选择不做。
再举个例子:不要偷盗和抢劫是我们的原则,但是因为我们担心犯法被抓去坐牢,还是因为我们本就善良,同情被偷和被抢的人不愿伤害他们?所以有些原则看似大家都有也未必都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干违背原则的事情,因为会受环境的影响。如果您是生性善良的人,那无论如何都会遵循自己的原则,否则当发现被抓的机率很低时,就会铤而走险。
那我到底想不想开发一款叫“原则”的小程序呢?
想和行动的距离太远,懂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接下来的4天,会继续梳理原则,明天见。
知易行难,与君共勉。
我是盒子,每天分享一个问题。
感谢您关注我的公众号:盒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