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朗读者》,当中有一位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回到农村做村官,一做就是6年,这6年时间里,他为他所服务的村庄做了很多的事。除此之外还与自己耶鲁的同学,发起了一个公益项目——黑土麦田(Serve for China),每年从国内和海外的各大高校里边,招募一批优秀毕业生,送到国内的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里,去开展精准扶贫,支援中国农村的发展。
他们一起朗诵了《泥泞》,我听到以后感触深刻,我也是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北方小村庄,听到这段描述的时候,心里突然有一种美好又复杂的情韵在心灵的小溪回荡……
这段文字写得细腻、生动接地气,透过这些寻常琐碎的小事,一种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文章写出了事物的两面性,仿佛也是人生境界的一种升华,直透生命本质。既爱又恨,意味着希望,也不缺质朴和力量。
这些年轻人举动与文章精神相得益彰,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他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它富裕,为它兴旺,为它幸福,为它增光。他们这些各大名校的高材生,怀抱着理想,再次又回到了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去为它的富裕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00多年前,同样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在贫弱的祖国大地上建造了第一条铁路,他的名字叫——詹天佑。100年后的今天,仍有这样的青年才俊,投身广袤农村大地,泥泞一定会磨砺他们的青春,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这光华也必将与我们的时代交相辉映。
谨以此文,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