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作者为大名鼎鼎的苏轼,号东坡居士。之所以称东坡居士,是有其原因的。
苏轼的仕途生涯是大起大落,沉沉浮浮,时而在天上,时而落入谷底,人生命运多戕,坎坎坷坷。
苏轼一生中有三个女人,结发妻王弗,聪明美丽,知书达理,为大家闺秀。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苏迈六岁时,王弗不幸去世,苏轼伤心至极,于是写下著名的《江城子》,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三年后,苏轼续娶了堂妹王闰之。王闰之虽没什么才华,但是料理家务,照顾苏轼堪称体贴入微。而且温柔贤惠,这对经历亡妻之痛的苏轼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安慰。可口的饭菜,病痛中的热茶,深夜为苏轼盖好棉被。最主要的是,王闰之把苏迈视如己生,这对屡遭贬谪的苏轼是多么大的温暖啊!
后来苏轼被调往湖州,上任前给神宗皇帝写了一封感谢信,不想被奸臣断章取义,罗织罪状抓住了小辫子。于是,苏轼被打入大牢。因御史台周围长有高大的柏树,乌鸦在树上筑巢栖息,所以这场事件又被称为“乌台诗案”。
由于变法更新人物王安石出面求情,苏轼才保住性命,被贬到黄州任八品团练副使。这场文字狱后,王闰之气愤不过,把苏轼的诗稿付之一炬。虽然看似鲁莽,但也足以看出王闰之对丈夫的挚爱。
来到黄州,苏轼几乎是饥寒交迫。因为被人看管,而且没有俸禄,生活极度贫困。王闰之没有半句怨言。她陪同丈夫,在废弃的一块营地上开荒种田。这块营地叫东坡,因而苏轼就自号“东坡居士”。
这几乎是苏轼人生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光。但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乐观奔放,豁达人生,写下了《定风波》来勉励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神宗死后,苏轼被召回京,迎来了仕途生涯中最惬意的时光。因家有贤妻,自然朋友众多,经常来家里聚会,王闰之是好生招待,笑脸相迎,众人心生羡慕。
一位朋友就抱怨自己妻子对自己管得太严,于是苏轼就戏虐他:“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由于苏轼的这首诗,后人就把“河东狮吼”作为妻管严的代名词。
王闰之染病去世后,苏轼哀伤之余,写下了《祭亡妻文》。发出了“我实少恩,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的誓言。生而同衾,死亦同穴,这是多么真挚的爱的誓言!读来令人嗟叹!
苏轼的第三位妻子叫王朝云,是一位沦落风尘的女子。据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杭州初遇而作。
王朝云虽出身低微,但非常善解人意,不但悉心照顾苏轼的起居,而且两人对人生的看法始终一致。苏轼善良正直,不谙官场之道,因此经常受到不公的待遇,王朝云总是能能洞察秋毫,耐心劝慰苏轼,堪称苏轼的心灵伴侣。
但王朝云到死,只能以侍妾的身份长眠地下。因为作为士大夫的苏轼,不能够冒着毁掉一生荣誉的代价,把王朝云扶为正室。王朝云悟性极高,看透世间万物,认为名分不过是浮云一片,因为情人之间,夫妻之间,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懂你”。
王朝云去世后,苏轼写下: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在官场上,苏轼不能驾轻就熟,屡遭排挤。但在感情上,苏轼却是幸运的。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遇到一位倾心的女子,为他付出,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