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中欧文学
一口气读完了上部剩下的1/3
从第二十六讲到第三十八讲涉及中世纪波斯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十八世纪英国、法国、德国、中国文学,欧洲歌德、席勒与中国曹雪芹
欧洲由中世纪的黑暗到佛罗伦萨的启蒙至十八世纪文学的沉淀
中国由中世纪诗词文化的辉煌到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
那些高中学过的诗词戏曲,听过的名人马致远、徐渭、桐城派,明清小说的来源诸多种种,按时间由远及近都被串起来了,酣畅淋漓。
亚当斯密,马基雅维利,托马斯·莫尔......这些名人似乎与自己亲近了一点。明日按线索整理。
昨天读书,木心先生说:
自己的观点即马的缰绳,快,慢,左,右,停,起,由缰绳决定。问:缰绳在⼿,底下有⻢乎?我注意缰绳和⻢的关系。⼿中有缰,胯下⽆⻢,不⾏。
所谓⻢,即⽂学艺术,怕⾛乱了,所以要缰绳。先古艺术是没有缰绳的,好极了,天⻢⾏空。不要把缰绳看得⽆往⽽不利。我是先⽆缰,后有缰,再后脱缰——将来,我什么观点也不要。
阅读过程中我喜欢木心先生评论中中西合壁,在中国文化中读出贝多芬的大断,肖邦的分寸。尤其是“孙悟空的成功,是写了⼀个异端,⼀个猴⼦中的拜伦。”而这是木心先生自己的观点——马的缰绳,似乎以后自己可以用来吊书袋,羡慕先生能有此见解也警醒,因⼿中有缰,胯下⽆⻢,不⾏。只有自己通过史实以及原著的阅读才可胯下有马,将来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