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让我和你同行!轮船,带我离开这里!带我走,到远方。此地,土俱是泪……
——波德莱尔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
——帕斯卡尔《沉思录》
旅行是什么,为什么要旅行,阿兰·德波顿一点也不着急去告白,他只是导游一般的引领,以广博的见识和极强的逻辑思辨能力,通过感性、洗炼、机智的语言让读者自己在体悟。
读阿兰·德波顿文的《旅行的艺术》,感觉自己与他携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旅途,断断续续的,我无法一次性完整读完……
一会儿所有的人生热情都被他点燃,他仿佛横跨时空阻隔,成为我的灵魂朋友,他洞悉人性,比我身边所有的朋友都懂我;一会儿又突然觉得这一切冗长乏味,无聊倦怠,丢下书本做别的;一会儿又再次燃起阅读的兴趣……人性的复杂多变、情绪的喜怒无常在这一场阅读中彰显无疑,仿佛是为了验证他关于旅行的真知著见。
他道出所有人类的骨子里的生存本质:无论地点和场景怎么变换,我们都无法剥离那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在他的文字中,我读到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直面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行程。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我们的灵魂,否则,哪怕是穿越沙漠、冰上飘泊或在丛林穿越这样的奇幻经历,也无非是昙花一现的刺激罢了,灵魂无法真正留下痕迹。
本书共五章九小节,每小节都用一两个作家或画家的故事来作为主线,揭示文学和艺术作品与旅行地之间的奇妙联系,比如凡·高的画作与普罗旺斯,福楼拜的创作与东方情调等,最巧妙的就是每个故事都辅之作者去当地的亲身经历,多个故事之间互相映衬,妙不可言。
虽然了解德波顿曾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也有广泛涉猎,但真的读他的文字,还是被他的感性所征服,他对于世间万物的那种精细、精微的感知实在让我叹服,这种从容、优雅、真实的叙述让我感觉到他的静心功力。
01 旅行中期望与现实的矛盾。
大多数人旅行往往是因为想转换环境和心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诗和远方在期待着我们。
德波顿以于斯曼的小说《逆流》中的主人公德埃桑迪斯为例非常深刻谈到这一点。他独自住在巴黎市郊的一处宽敞的别墅,几乎足不出户,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看见他所以为的人的丑陋和愚蠢。
可有一天突然萌生去伦敦旅行的强烈意愿,打点好行装,兴奋得难以自持,搭最早的一趟火车去了巴黎,在上去伦敦的火车前他去书店和小餐馆逛了逛,临近上车却忽地变得疲惫和厌倦起来。他回家了,这一生他再也没离开他的家。
无独有偶,我想起了“乘兴而归”的中国文人故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不同的是,德埃桑迪斯是因为实地旅行和期待中的旅行有差异,既然能坐在椅子上优哉游哉地捧书畅游,又何苦要出行,除了增添新的失望,还有什么?于是他败兴而回。而子猷本是兴起见友人的强烈兴趣而行,一路上风尘仆仆,路途已尽兴,索性不见友人。见与不见,去与不去,原来都与人的情绪有极大的关系。
德波顿因为一幅“冬日艳阳”的宣传画册的影响决定和女朋友去巴巴多斯岛旅行。真正去到那里,他才发觉现实生活中还有众多我们的期待以外的东西,种种琐碎、重复、焦虑,“现时的生活正像是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终于,他和女朋友因为一杯甜点而闹僵,再也无心游玩。
为什么会这样?想像与期待的美景为什么与实地游历有这么大的矛盾?
美景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关键不在美景本身,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
“人类情绪受制于一种僵硬和不宽容的逻辑,若我们想象眼前的美景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而忽略这种逻辑,那我们无论是赏心悅目的事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的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
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我们所见到的现实场景往往比期待的默暗和平庸。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无法真正活在当下,我们总是焦虑于未来,而且“我们对美的欣赏还受制于复杂的物质需要和心理欲求。”
02 旅途中的特定场所
波德莱尔是法国诗人,幼年便深感孤独,尽管有家人,特别是有学校里的朋友,“可一种注定终生孤独的宿命感总也挥之不去”,他梦想到一个更温暖的地方,他打算去印度,但路上他始终无法摆脱一种伤感和无精打采的状态,坚持返航回国。他写道:
我们看见星星/波涛/我们也看到了沙滩/尽管有许多麻烦和突如其来的灾难/就像在这里,我们总觉厌烦
终其一生,他都为港口、码头、火车站、火车、轮船以及酒店房间所吸引;一旦在现实中感到压抑与单调,他就会离开,那些旅程中不断变换的场所让他觉得比家里更自在。他羡慕的不仅是旅程的起点或终点,他也羡慕那些交通工具。
“飞机是尘世的一种象征,带着它飞越过所有地方的风尘;它永不停歇的飞行给人们以想象的力量,藉此消解心中的沉滞和幽闭感。”
“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飞机展呈的力量能激励我们联想到人生中类似的、决定性的转机;它让我们想象自己终有一天能奋力攀升,摆脱现实中赫然迫近的人生困厄。”
甚至飞机上的毫无特色甚至难吃的食物,却因为在万里长空,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吃得格外有情趣。
连云朵也会给我们带来宁静。“在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恐惧和悲伤之所,那里有我们的敌人与同仁,而现在,他们都在地面上,微不足道,也无足轻重”。
为什么偏爱加油站和加油站的餐厅?
加油站孑然独立,仿佛独立于海角的灯塔,是旅行者的邻地,而它这种地理意义上的孤立给餐厅以孤单疏离的氛围。
进餐者什么感觉?
作者写道:“孤独,是我此时的心境,然而,这一次,孤单是如此的温柔,竟然让我欣悦,因为此时的孤独不是那种置身于欢笑和群闹中,让我意识到心境和环境之反差并觉得痛苦的那种孤独;它源于陌生的人群,在这里大家都明白,沟通的障碍客观存在,对爱的渴求也难以实现,这里的建筑和灯光无疑凸显了此时孤独的氛围。”
有一个画家爱德华·霍珀的画作也对这些旅行的特殊场所产生兴趣,他的许多作品都描绘了这些场所,比如《自动贩卖店》、《加油站》、《293号车厢C舱》等等。
“这些画作描绘的景物苍凉,但画作本身看上去却不显苍凉,而是让观者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忧伤,引发共鸣,因而减轻内心之苦痛,摆脱烦恼的纠缠。也许,心境悲伤时,最好的解药便是阅读伤感的书籍,而当我们觉得周遭无爱可系无情相牵的时候,我们最应当驱车前行的地方便是某一个偏远独立的加油站。”
那些旅行中的特定场所,不管在设计上如何不完美、不舒服,在色彩上如何不协调,在灯光上如何不柔和,如果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发现了诗意,其原因也许是因为这些偏僻孤立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让我们暂时地摆脱庸常的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难以改变的无聊、拘束,陋习……
03 精彩纷呈的旅行
好奇心对旅行来说非常重要。
洪堡就是这样一个人,似乎看不见他孤独、焦虑和无聊,他无论到什么地方,都目的明确:发掘事实,验以证之。他沿着南美洲北部的海岸线和南美洲内陆,行进了15000公里,采集了1600个植物样本,发现了600个新品种,重新绘制了南美洲的地图……他将欧洲对于南美洲的认识提高到另一层次。
其好奇心背后的驱动力,源于一种服务他人的意识,因此就算受到疾病和疲劳的威胁,这种意识也能够支撑他。“超越了个人的短暂生命并感觉到自己是他寓所、种族和城市的灵魂。”
华兹华斯高声歌颂大自然。他说“大自然能够让人了解我们内在的心灵,它静谧而且美丽”,他不断提醒人们,只有乡野才能对抗城市的不良影响。在与大自然的动植物的互动中,他提出了“凝固的时间点”这个概念,比如他描述近万朵水仙花在“风中婆婆起舞”,“舞姿轻盈快活,比那晶莹的湖水还要更胜一筹”。我们或处于空虚、焦虑的思绪中,或在“动荡的世界”里、城市的交通阻塞中穿梭,但都能够借助旅行中所见的自然景象,如一片树林或湖畔的几朵水仙花,来缓解我们一些“怨恨和卑劣的欲望”。
伯克说“一种景致只有让人感受到力量,一种大过人类,甚至是威胁到人类的力量,才能称之为壮阔。”
为什么在壮阔中人类感受到渺小还要因此感到高兴?崇高的吸引力在于提供我们一个新颖和有效的方法,不露声色地让我们去面对我们的缺憾。
一个正直但却沮丧万分的人质问,为什么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公平与磨难,上帝的回答是,他应当去想想天地间的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
“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而人类不过是小小的玩偶。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违抗我们,就连生活本身也不堪忍受。然而,自然界的中广阔的空间却最充满善意和敬意地提示了我们所有超越我们的事物……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作尘土这一事实”。
一个地方经过伟大作家或画家的描绘,往往会变得更加动人。普罗旺斯聚集了一大批艺术家,更因为凡·高的出现而熠熠生辉。对于凡·高来说,衡量每一个杰出画家的标志就是他们是否更加清晰地看到世界的某些部分。他将颜色的对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致力于表现他自己眼中的真实。无论是他的《橄榄园》、《阿尔勒的黄色小屋》,《诗人》还是脍炙人口的《星空》、《向日葵》,他感兴趣的是表达他对这个地方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现实”或者说我们眼里的真实。他将他对那个地方的欣赏、热情和爱放进去了。普罗旺斯开始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仿佛那些世界的角落只有经过他们的天才之手,我们才有兴趣去探索。
旅游中的美景该如何拥有?
照相机为大多数人提供了一种选择,也许我们还可以尝试另外的选择,比如让自己完全置身于那个美景,让那种美深深进入自己,这样才可能刻在心中。画家罗斯金强调用画笔和钢笔敏锐地去观察细节,捕捉美。
大部分去旅行不是将摄影作为积极而有意识的观察的一种补充,而是作为一种替代物,以为只要有一张照片,自己就可以把握世界的一部分。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观看和拥有之间的区别。只有绘画或写作无情地揭示了我们先前对于事物真实面目的无知。
同样一段风景,素描家会看到什么?
“他抬头向上看,观察阵雨般散射的道道阳光是如何从头顶闪烁的树叶间树叶间洒落下来,直到树间充满了翠绿的光。他会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条树枝从树叶的遮蔽中伸出来,他会看到翠绿色的苔藓散发的宝石般的光芒,还会看到色彩斑斓的地衣,白色和蓝色,紫色和红色都交织、混合在一起,织成一片鲜艳夺目的锦锻。接着他会看到凹凸不平的树干和扭曲的树根,树根在陡峭的河岸像蛇一样延伸……”
真正拥有的美景无论是以何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都能让人留恋与渴望,这是一种只有艺术才能使之得到真正满足的渴望,这才是永恒。
04 另类的旅行——身边的风景
德·梅伊斯特开拓性的旅行方式就只需要一套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睡衣,没有行李的累赘,他以旅人之眼在家里开始他的旅行,他写了《我的卧室之旅》和《卧室夜游》。
他试图将我们从被动状态中唤醒,我们太不懂得欣赏寻常景色,我们还少抬头赞叹我们头顶闪烁的星群,尽管这些不会让我们损失什么。我们习惯地认为这个世界很无聊——于是,生活真的就如我们预期的一样无趣。
尼采在读了梅伊斯特的作品后大加赞赏,他说人会分为两种:一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人是化神奇为腐朽,绝大部分人是后者,前者则为数寥寥……
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前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觉知自己的内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