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从我们踏入校园开始,“好好学习”这四个字就经常徘徊在老师和家长的嘴边。当你学习不努力时,当你考试没考好时,这句话更像是紧箍咒一样准时响起。心中是不是有千言万语,最终却只能汇成一句话——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或许有一天,我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
我不想说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尽管于我而言,这确实是事实,是我年少努力学习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觉悟?我觉得这大概跟我的原生家庭有关吧。我出生在农村,家里就靠几亩薄田度日,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我从小到大很少买新衣服,小学毕业之前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初中之后每年春节会添一件新衣服。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农活,印象中大概五六岁,就开始下地割麦子。那时候手小,一次只能割五六根,还要用镰刀磨半天才能割下来。一天下来,小手都是血泡。农闲的时候,我最喜欢躲在家里看书。说实在话,那时候除了看书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娱乐活动。看电视,整个村里只有一家有电视,经常去看也不好意思;看手机,开玩笑,那时候连固定电话村里都没有。唯一像样的娱乐活动,大概就是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会请人放电影。说实在话,现在孩子的娱乐活动太多了,书本对他们的吸引力远没有电视、游戏的吸引力大。这也是很多家长提倡下班后关闭电脑、手机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原因之一。言归正传,我们家里那时也没几本书,我能读到的多是姐姐的课本。有时候实在没得读了,连她的作业本、作文本以及其他任何带字的纸片都不放过。直到小学五年级我搬到城里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才真正读了几本像样的书——拼音注版的四大名著。但不管是被动也好主动好,爱读书的习惯是养成了,直到现在,受益良多。爱读书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太排斥学习。因为书里面会有很多道理,教人学习,教人向上。书还会告诉我们,生活不止我们眼前的农田,还有远方的高楼大厦;早餐不只有稀饭咸菜,还有面包和牛奶。小时候就一直想到县里、市里、省里甚至更远的地方看看。要完成这个梦想,在当时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努力考上最好的小学、从而考上最好的初中、高中,进而考上相对比较理想的大学。就是为了改变现状,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一路从一个小农村走到上海这个大都市,终于实现了我从小早餐喝牛奶吃面包的梦想(当然吃久了也会腻,现在倒更愿意喝粥吃咸菜啦)。
但是这些对于没有生活阅历生活又相对富足小朋友而言,他们或许还体会不到这些。在他们眼里,退学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和好好学习上大学读书都是为了生活,并没有太大差别!家长为什么一定逼着他们选择后者呢?搞得他们很痛苦,家长也很痛苦。
这么多年,一路从求学到工作,我深深感觉到在我们没爹没妈可拼的情况下,学习最大的作用或许是给我们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当我们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学习换一个感兴趣的工作;当我们想提高自己的收入时,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从而成功进入一家待遇更好的单位者或者跨入更加吸金的行业;当我们不想工作时,学习甚至可以帮我们实现财务自由,让我们不用工作或者说不用一辈子都在工作。
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我会告诉我的孩子,学习并不是一定要让你将来从事某种工作或过上某种生活。而是给你一个可以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搬砖,也可以选择坐办公室。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没得选择,只能搬砖啦。不要告诉我你可以接受,因为你没有经历过。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不要在将来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