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它挂在新居客厅补壁。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写书法了。
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
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
2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了一幅写意的莲花。
没想到过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
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里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
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这是你对生活一种该有的态度。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3
村上春树成名后第一件事是去跑步。他觉得炼就一副能维持写作的好身板,才能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他原来经营一个爵士乐酒吧,经营了7年。
32岁以前他读书、守店,围着餐桌写作,日夜颠倒,体力透支。32岁以后,他关了店,留在家中,成为一名专业写手。
自传体随笔《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记录了村上春树的隐居生活:5时起床,绕着日本大学理工学部操场跑步转圈。白天读书、写作、译文、听音乐、处理杂务。晚上10时之前就寝。20年一直保持一个生活模式,粗茶淡饭,潜心做学问。
或许你穿梭在格子间,写着无止尽的代码。又或许你每年飞行几万公里,应对着各种刁钻客户的需求。工作的压力几度让人崩溃,工作之余的交际应酬又让你身心俱疲。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不管你是为了生活奔波不停,还是为了人际关系焦头烂额,下面这些,希望你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认认真真的去体会,因为好的生活,不一定非要价格昂贵,适意和诗意都很重要,没有五花马千金裘的豪气,可以试试手倦抛书午梦长的小憩。没有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浪荡足迹,可以腾出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片段安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告诉我们的旅行的意义。
其实旅行本身并没有意义,旅行真正的意义是到此一游的精彩和自身蜕变的见证。
18岁读大学,你说你的梦想是环游世界。22岁大学毕业,你说等找到工作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等买了房子再去。30岁有房有车,你说等有了老婆还在去在。35岁孩子出生,你说等孩子长大一些再去。45岁孩子长大,你说退休再去。最后你哪里都没去。
旅行有时候也只是一种心情的释放,好比沉在水底的鱼儿,在雷雨到来之前感觉烦闷,迫切的想要到水面透一口气。远离一个城市,奔赴另外一个城市,无论这个城市给你好与坏的感觉,但有点不变的是,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抱着憧憬和好奇。
旅行可以满足我们的窥视欲,我们窥视着每个城市不一样的节奏与表象,我们窥视十年之后的同学老友现实与心理的变化,从而获得一种现实的平衡。
旅行的意义,其实除了改变你的世界观,其实也给你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对于一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以及国庆长假能改变一下生活规律的打工一族来说,旅行的意义是给平淡无奇的生活开一道缝隙,这缝隙里有靑草和花香的气息。无论是身居高层的精英,还是在基层拼搏的小白领,以及那些在房子、车子中挣扎的人,即使再忙再累,明明知道长假人多车多,旅行一次也是人累心累,可是又无法抑制那颗平时被繁琐生活压抑的想反击的心,那么一次远行,即是一次与平淡生活反叛的开始。
你见过清晨格鲁吉亚高加索山脉上触手可及的云朵吗?
你走过狮城夜里的寂静、巴黎脚下的优雅,抑或是南非小镇某个不知名小镇炙热的屋檐吗?
你有想象过,在那些我们当下始终无法企及的地方,发生着一些这样欢喜或那样悲恸的故事吗?
用相机或者手机记录下来,就算记忆会褪色,多年以后,当你在某一本书里颤颤巍巍的翻出这张相片,你是不是还会想起当年发生的人或事。
生活并不是一件难事,你要的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人对事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多出去走走看看,开阔视野,也不乏是生活态度的一种积极走向。
最后,不管你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希望你保持自己独有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