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We can only approach them(the encounters) in the best possible way.
——from <Principle>
近期又开始阅读《原则》这本刷屏书,读不懂的地方真的非常多。但这本书第一部分的这句话却触动了我。
恰好在读到这句话之前,在一个公号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杀死你的不是脆弱,而是你对岁月静好的期待》,其中提到小橡树幼儿园园长王甘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要认识到不确定性的不可回避,以及不确定性里面蕴藏的巨大机会。
王甘老师提到的不确定性我认为与《原则》中写到的'the encounters'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像电影阿甘正传开头出自阿甘之口的巧克力,我们永远无法预料到下一块是什么口味。同样生活中下一秒带给我们的是惊喜,噩耗亦或是波澜不惊?答案只能到那一刻真真切切的到来时才能确定。
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生活的期待总是希望它岁月静好。就像大部分人经常脱口而出的,平平安安就是福。可是生活就是生活,它不会随着我们的想象发生改变,即使在电视剧里大卖的也是那些一波三折的剧情,倘若有一个平淡如水的被你看到了,也一定会被点评没有水平。
于是在我们越高的期待下,墨菲定律就那样悄无声息的显灵了。你越不希望的事情,就越发生了。
二、
同事的父亲在工作中不小心摔断了腿。我们一个办公室的姐妹们商量好一起去探望。走在路上,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愁苦的面容、照顾病人的憔悴中蕴含的沧桑。结果我们到了病房后,同事的母亲热情的迎上来,先是跟我们客套了几句,接着就指着他老公的腿,用嗔怪的语气说到:“你看看,不小心就变成这样了,咱就在这儿好好照顾人家呗!”她一边说一边笑着,好像这件事情根本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其他聊天内容我已记不清楚,当我们一群人从病房出来后,我提到了同事母亲的笑容,同去的姐妹们都由衷的赞叹到:她的心态真好。很明显,她的笑并非是挤出来的,相反倒是感染了我们同去的这些人。
我想,在她心中也一定有遇到突发状况时的无措,照顾病人的辛苦,以及一肚子等待着向来访客人要诉的苦,渴望博得的同情等等,但她一定是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些都转化了。
三、
在目前我读到的《Principle》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去面对现实。不确定性就是现实中的一部分,当它发生时,需要的是去面对,积极的应对而非逃避。但事实上,我们可能都在逃避:
面对生病的孩子,为了减轻自己心中的负担,请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让孩子快一些好;面对孩子成绩不如意,花高价给他报各种培训班,表面上看来是为孩子尽力了,可轻松的其实是自己的内心,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这样推给外界了。
最近看到的一则广告更是让我感到惊讶,是关于智能机器人的,大致的内容是孩子的所有这个机器人都包了,包括陪伴。
所以如果想要逃避,广告商都已经给你的包袱准备好了地方。
四、
所谓的生活一帆风顺,可能是我们采取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去应对那些鸡飞狗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