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直想要走出去为社会做点什么公益的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为焦虑孩子的养育问题,让我链接上了刘珅宏导师的《智慧父母》团队。
为了所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落地,团队决定从亲子诵读经典开始集体力行。河源团队更是在高学长的带领下,有声有色的开展学堂诵读经典的公益活动。
桥玲师姐很有先见和大爱,去年就开办了龙川里仁学堂,带着一帮孩子在周末诵读经典。
随着团队的实践,对学堂做了规范科学的约定规则。比如学堂规,开课前家长会,家长共读,恭敬礼仪等。
对于先行者的《里仁学堂》,自然没有如此的规范。人都是惯性的生物,想要立刻加上这些约束,可能会比较难开展。
——特别特别佩服桥玲师姐在学堂开班以来,一直一个人独自带着一帮年龄参次不齐的孩子们两个半小时的诵读!如果心中没有利他的爱人之心,是很难做到的。
前个星期六我第一次独自带孩子们读国学,那场面几乎失控了!大孩子时常没声音,小孩子坐不住走来走去,只有两位家长。好不容易两个小时结束,沮丧的累趴!
上周六因为感冒没有去。这周六想想桥玲师姐估计没空了,心里发毛的给她发了是不是我上课的信息。还好她说她在,但只配合我。
二
从第一次独自带读回来,虽然感觉沮丧,但也没有想过放弃,脑海里一直回响学长不断强调的信念:愿力大于能力!
一直也没想好可以用什么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游戏还是故事呢?虽然有点畏难,但始终记得自己要走出去做公益的初心和“愿力大于能力”!
临出门时决定给孩子们讲绘本,于是在自己孩子的众多绘本中快速挑了一本科学绘本《谁吃了幼苗》,带着两娃就出门了。
去到学堂也是踩点去的,容不得我和桥玲师姐商量课怎么上了。直接上了讲台。按照上次课设计的大概流程开始和孩子们斗智斗勇了。
幸运的是,两个小时非常流畅顺利,孩子们大声清晰,积极主动,最后5遍是孩子们争着踊跃的离开座位来到台前坐在地板或者站着一起大声齐读完成的,台下只剩下几位家长坐着读。
三
一切源于信念给我调动的资源:
1.去到时,桥玲姐重新把桌子摆成了圆桌派,每个人彼此都可以看得到。有个无形的监督作用。
2.来了5位家长,其中子芮妈妈菊芬和萱萱妈妈秀珍,很主动默契的帮忙带读或者引导分心的孩子。
3.向来诵读能力比较强的两位大女孩来了(原谅我又忘记了名字),还有声音特别响亮又专注的婉容小朋友也来了,起了带动榜样作用。
4.挑选的有关食物链的绘本故事《谁吃了幼苗》讲起来特别吸引人,成功俘获全场人得注意力。
5.自己的精神面貌不错。
四
上课流程:
1.自己鞠躬问好。(下次邀请孩子们一起鞠躬)
2.邀请孩子们上来把名字写在纸板上,方便交流和鼓励。——因为目前还是孩子们随意来上课的,人员不固定。
让孩子上来写名字是有意义的——名字对于一个人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特别是老师或在重要场合)可以准确的叫出自己的名字,而不是用“你”“喂”“小弟弟”…等来代替。有被尊重、被认同、被需要的价值感,让他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2.带读《学堂规》和《约定一二三四五》,下课前也重复读。——虽然目前几乎没有做到,但依旧要重复规则,并跟孩子们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咱们目前还没有遵守好规则,但没关系,咱们一条条慢慢来。下课时强调了咱们下次课做到约定的第一条:提前10分钟到。(目前时有迟到的家长送孩子来,进进出出)
3.说明今天的诵读目标和流程。——今天时间预估误差有点大,根据时间调整了遍数,但很有质量的完成了15遍《大学》的第7段。
4.诵读流程:齐读复习《大学》的1-6段,领读新段落4遍,齐读3遍,邀请积极的小朋友和家长轮流上来一起领读3遍。一个小时后休息15分钟,回来讲绘本故事25分钟。绘本成功衔接回归经典,继续齐读15分钟5遍。
5.诵读遍数在白纸板上画“正”字计数。看到遍数的增加对孩子也有一定的鼓励作用。诵读过程给读的认真响亮的孩子,或者偶尔读读的孩子竖大拇指点赞,立马声音更响亮了。也有时有点名表扬。
6.结束诵读。重复领读《学堂规》《约定》。领读《感恩词》
7.表扬带家长来的孩子,鼓励孩子下次都把自己的父母带来一起读。
五
对于学堂的规范,只能慢慢来,让孩子家长一步步适应。像学长说的,水滴石穿,不是水有多大力,而是坚持的力量无穷。
经典教育也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日积月累的事情,只要孩子们还有兴趣,咱们不放弃,总会开花结出一些果实来。诵读经典是走在道上的事情,总会越走越好的。
——我的娃平时在家读得还好,去到学堂的表现着实差强人意。我依旧告诉自己,没关系,每次能顺利来到学堂,待住两小时,就是好的开始。每次结束后再问问她是否满意自己表现,怎么做可以更好。相信环境熏陶和经典教育的魅力,终有一天他们会悟到而自我约束起来。
——想想自己目前也做得远远不够好,同样也告诉自己:能在一堆琐事中抽空坚持读,就进步了。慢慢来。
愿力大于能力,开始比完成更重要,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祝愿自己和孩子们都能在经典的力量润泽下,活出更加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