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131)
生存者:
社会是生存方式的产物,无疑也是服务于我们生存目的的一种方式方法,人们在生存目的的前提下,以生命个体为单位组成社会来生活,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暂时的、策略的集合体,社会联结每个人的纽带是生存利益,个人从社会生活中争取自己的生存权,个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并从社会中获取个人的利益,这就是生存方式下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难道我们能改变社会的性质吗?难道我们能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吗?难道我们能够创造并进入另一种社会生活形态吗?这是我们最需要得到回答的问题。
感知者:
社会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组成社会来生活?我们可以不要社会形式吗?这是值得我们重新追究和认真追究的大问题。按理说,在个人生命独立存在的前提下,在竞争生存的逻辑模式中,我们是不需要社会生活形式的,个人独立性原则上是可以独自生活的。但我们从一开始就组成群体生活进而组成了人类社会,还不仅仅是繁衍与觅食的原因,我们有多种原因必然结成群体并由此扩展为人类社会,同类物种集群而居并非仅仅是为了生存的便利,我前面已经论述过,个体必须要在共体中才能良好地、持续地生存,这个群居就是共体存在的局部显示,群体一经扩展就成为社会,社会替代了共体的意义,社会完成和具有了共体的意义,人类社会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共体。
当然,这之前的社会意义与人类共体的意义不相关,我们的社会仅仅是生存的平台和生存联盟,以及生存利益的生产处、分配处和管理处,社会的功能是完成生活的交流、实现生活的目的。生存社会实质上是若干独立个人物理式地集结在一起,也就若干个1加起来的数亿人的社会,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并不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是个体分离的“物理式关系”而并非不可分解的“化合式关系”,社会是容纳和管理着若干个人,而不是说这个社会共体有若干细胞式存在的个人,这种关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关系下,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处形式都会大相径庭。
很显然,个体社会是外力形成的,随时会崩溃和不断在崩溃,为了这个社会不致崩溃,我们耗费人力、物力、智力在维持着这个“物理式人际关系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继续运行,因为一不小心,或者某一个不可预测的因素爆发,这样的“物理关系”便立即崩溃,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不得不人人自危,很可能随时都有灭顶之灾。而共体社会则有本质的不同,共体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细胞与人体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共体社会不是独立生命个人的物理式集合,不是1+1直至加到数亿,而是一个整体的存在中有数亿人,就如同一个人体中有数亿个不可单独存在的细胞。在这种共体存在的方式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化合式”的水乳交融的关系,人不再独立存在,人必须在共体中存在,这样的存在没有崩溃的危险,何须人人自危?这就是两种社会方式的区别,两种社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义。
我们至今只有个体社会的概念,社会的功能和机制已经被模式化和固定化,也就是说,个人只能与社会发生极为有限的关系,社会并不能供给和满足每个人的所有需要,这跟细胞与人体的关系相去甚远,个人与社会向来相隔着诸多的甚至无法拆解的隔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形态,我们能从社会中得到什么,以及我们从社会中得到了什么,这是一目了然,每个人生活的相似形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都身处于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社会中,因为这种性质的社会不可能让人人满意,甚至不可能做到公平合理,社会因此成为文明生活最大的问题以及最危险的区域,甚至是个人生活灾祸与苦难的来源。显然,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
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我们的存在之痛,社会是一个无法圆满的梦想,社会是我们费心建设的沙雕的城堡,社会是人类在生存时期遭遇的最大问题和留下的最大的遗憾。(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