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真自由预习课,我们知道了自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问题是成长的基石。所以我们学习自律,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问题?我最开始的理解是:问题是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异。这个理解来自于反思复盘,通过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异来感受不足和亮点,从而分析原因积累经验,获得成长。
然后查看维基百科的解释
问题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无异议的定义,但是,一般来说都问题包含有以下三个基本成分
- 上下文-和问题相关的场景,指一组已经是明确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
- 目标-指关于构成问题的结论的明确的描述。
- 障碍-指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一般而言,问题是由于某些导致不能达到目的或者实现目标的认识障碍。它是指不期待的现状没有被解决或者事态出现意外。通常,问题也可能是因为要得到答案。
定义解析:
归结起来,可以发现不同的定义里面共同的元素:
- 期望。表明问题属于认知领域;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要有抱有期望的主体存在,比如人,才会感受或者认识问题;关于问题和期望的关系有较多的争议,有人认为问题是独立于问题解决的主体存在的客观世界的一种表达形式,只不过能够被主体感知和表达出来而已
- 现状。事态的目前的状态,包括主体的情况和问题客体的情况;
- 期望和现状之间的差异。这个是问题的核心。包括:主体对上下文的理解和目标状态的理解程度的差异,以及客体和目标状态的差异以及如果期望和现状向符合,那么问题就失去存在的基础;
- 待解决。因为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差异的存在。问题解决者需要尝试查找里面的原因,并提出解释问题的原因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期解决问题。
问题有三个基本组成:场景、目标、障碍。
场景是对于问题条件的描述,说明问题从哪里来。联系到积极主动自我觉察表里的刺激,触发器,事件描述。
目标是对问题的结论的明确描述。很多时候,我们觉察到自己有情绪,但就是找不出问题来。或者老师让我们提问,我们提出的问题根本不像是问题,更像是一种感觉。那怎样对问题进行描述呢?我们知道目标有效性分析模型,SMART原则: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具有相关性、有时间限制,及RSQC模型:范围、进度、质量、成本。那么,对问题的描述,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两个模型进行思考,使问题更加具体明确。
障碍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解决方法。联系到必要难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努力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这问题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也是上面目标描述的一项。目标不能太大,大到无法解决,那么产生的只能是焦虑。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了,现状和期待之间不存在差异,或者比较小的差异,也就不存在问题了。必要难度的学习,一定的障碍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通过分身术训练,我们获得延迟满足感。小我的满足暂时被延迟了,但延迟与回应之间,我们还需要去找出问题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思维活动或者决策原则去找到解决方法。
什么是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好的问题呢。
我们看永澄老师在分身术训练营对学员作品的点评
永澄老师:
我点开了博根的看了一下,发现有个问题,我给指出来一下。
在我的决策逻辑中,有一条叫做: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这个小王出现问题了,你也发现自己情绪波动,然后也判断了是能力问题,有没有提升一下去寻找本质规律?
也就是带小王的过程里,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
由于这个假设: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你的情绪波动,其实是你自己的问题,小王只是一个触发器,那么,他触发了什么问题呢?
我认为,触发了一个:你缺乏情境领导力,也就是意愿&能力四象限的应对方法:没意愿&没能力,没意愿&有能力,有意愿&没能力,有意愿&有能力的四种员工的对待方式。
如果这个部分补充上,是不是更容易实现自我的提升?
以上反馈,给你一个不同的视角。
关键思考点:如果我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要怎么做。决策原则是:边际成本递减。
永澄老师:
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知识储备,而是想要给出一条思考路径:
- 问题是自己的问题,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到底要怎么做?所以,尽可能思考治本的方式,当你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意识雷达会关注并自动搜索答案的。
- 决策原则的重要性,我们不要停留在一般问题的解答上,而是思考,有没有边际成本递减的手段。
师姐,你会发现,当我们思考的问题不同,答案是不同的。从本源上思考问题,看似难,其实特别简单。
要走窄门,因为宽门会让你走向死亡~
- 触发器触发了什么问题呢?
- 如果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到底要怎么做?
- 当我们思考的问题不同,答案是不同的。
再看古典老师是怎么解释问题的
提问的是决策的一部分,描述问题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
- “问题”是决策的第一个步骤,之后是确定目标、方案和评估
- 困惑不等于问题。
- 可能是环境、外界变化,某个偶发事件,让你觉得应该做些改变,做个决策。
- 触发器不等于问题。同样的触发器会引起完全不同的问题。
- 触发器并不等于问题。沿着触发器去解决问题,往往会让决策陷入困局,因为问题就是问错了。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放大结果、创造可能。让你眼睛发亮,怦然心动。
- 如何区分这个问题是好的
- 理性来说,一个好问题总是积极正向、引发思考、指向未来的
- 感受来说,一个好问题让你眼睛发亮,怦然心动
- 困惑不等于问题,触发器不等于问题,同样的触发器会引起完全不同的问题。
- 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放大结果、创造可能。让你眼睛发亮,怦然心动。
我们很多时候,被困于触发器和困惑之中。关注点在怎么解决情绪,怎么解决困惑,而没有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导致的情绪和困惑。所以找不出问题,就得不出解决办法。一个好问题,可以启动意识雷达,自动搜索答案。一个好问题,可以实现自我提升。一个好问题,总是积极正向、引发思考、指向未来。
通过上面的指标,可以判断自己提出的是现象还是问题,是差问题还是好问题。
今天晚上的课会会揭晓问题是什么?这就当做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