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和很多普通孩子一样,一直上的都是普通学校,在班级里不比尖子生有高智商,也不像“差生”完全放弃了努力,排名总是不上不下。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孩子,高中后开始逆袭,高考的时候居然考到了全省前1200名。
其实,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我完全不敢自称“专家”。我也曾流了不少眼泪,走过不少弯路。作为一位母亲,今天在这里我只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我的真实感悟。
1、父母的盲目焦虑,是对孩子的诅咒
儿子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焦虑到了极点。一次数学没考好,我就开始想:完了,看来孩子没有数学天赋,数学那么重要,看来以后中考、高考都没戏了……上不了好的大学,儿子的一辈子就完了……
而当我们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时,产生的所有焦虑、抱怨、生气的情绪,其实都加倍传递给了孩子。
有一部电视剧,叫《急诊科医生》,当中有这么一个片段:一个小姑娘期中考考砸了,妈妈狠狠地批评了她,孩子扛不住,喝农药自杀了。虽然抢救回来了,却只剩下了一个月的生命。妈妈悔不当初:我干嘛要说她啊!没考好就没考好吧!
后来我意识到,父母的盲目焦虑,是对孩子最大的诅咒。用力过猛,可能废掉的就是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
儿子高中的时候,我的心态放开了不少——曾经的我,总是追在儿子“屁股”后面催促他学习,学习仿佛是为了我学;当我不再那样焦虑,慢慢地学习就成了他自己的事了。外界的压力小了,内在的动力足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2、回归课本,破解“中等生陷阱”
知识体系更新的阶段,是孩子的成绩最容易下滑的阶段,比如小学到初中,比如初一到初二,比如中考到高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初高中学校的老师讲课都很快,导致一些同学更不上。对于中等生而言,基础不扎实,越学就会越难,越学就会越没信心。
在帮儿子研究学习策略的过程中我发现,回归课本,是破解“中等生陷阱”的关键一招。
课本中出现的大多是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从高一开始,我就建议儿子复习的时候要先通读课本,感知整体的知识架构;接着把重点知识梳理出来,将需记忆的内容要反复记忆;最后跳出课本的知识界限,把每一章节的要点总结出来,并做好记录。最好能提取专题内容,找出各个章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了节省时间,我还帮儿子报了辅导班,请辅导班的老师带着孩子一起梳理归纳。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儿子把书读厚了,最终又把书读薄。尽管高一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大坎儿”,但儿子顶住了压力、成绩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3、假期,是逆袭的,关键时间节点
假期是孩子用来休整、减压的,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假期可以用来放松,更可以用来“逆袭”。从高一开始,每逢假期,我和儿子都会一起协商,制定合理的休息和学习计划,并坚定地执行到底。
比如说寒假,儿子一般会在年前年后分别安排七天的学习时间。
年前,基本上都是上午8:00起床,吃早餐;9:00-9:30背英语单词;10:00-12:00上辅导班;13:00-14:00午休;14:30-17:00做寒假作业;17:00-18:00是运动时间;晚饭后则是自由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我们一家人往往会一起看部电影,或是出去散步,儿子想玩游戏的时候我们也不会阻止;睡前则是阅读时间。年后则会多安排一些复习和预习的任务。
详细而充实的假期规划,不仅让孩子不会在假期把功课落下,更重要的是让他规避了“假期综合症”,培养了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他的时间管理能力。
利用好假期,中等生才能“弯道超车”,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