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喜欢和大家一起说笑的热闹与温暖,也享受一个人奔跑的安静与孤独。
儿子军训去了,早上难得有多余的时间就多跑一会儿。紫云街晨跑的补给越来越丰富,香蕉西瓜可乐大樱桃、面包粽子红茶水煮蛋,早饭直接就地解决,跑友们真的太友爱了。
不知不觉又跑了一个半马,大汗淋漓的感觉真爽!看到自己若隐若现的马甲线即将回归,真是太开心了。
莘莘学子,高考加油!
凝飞早练晨读20220607家庭教育心理学习分享——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有人说,青春期是孩子留给父母最后调整、教育的机会。
青春期作为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特殊时期,但并非注定是一个困难、不可控的时期。
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去学习和成长,青春期也能变成“黄金期”。
一、接纳孩子的变化,保持尽量高的涵容度。
孩子的行为只要不出格,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镇压,不逃避,接纳孩子的变化,不把青春期的特点,当缺点去纠偏。
当我们保持了尽量高的涵容度时, 孩子更容易看见我们的爱,也更愿意遵守我们给的底线。
二、两少两多,遵循“孩子不求助,家长不施助”的原则。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幼年那样,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帮助。
他们成人感很强,父母话多了,干涉多了,哪怕全是好心,都会被视为冒犯,会伤害到他们敏感脆弱的自尊心。
尤其是前期错过了孩子成长,或者用错了教育方式的父母,此时的“保命法则”,就是:少说少做,多关注多耐心,孩子不求助,绝不轻举妄动。
三、坚定陪伴,给孩子时间去成长
叛逆的孩子,表面看着想和父母拉开距离,内心却非常需要父母的爱和帮助。
所以,即使孩子看起来再讨厌我们,再嫌弃我们,我们都不能不管孩子,更不能对他说“你爱咋咋地,我不管你了”这种气话。
当父母能像一个巨大的容器,稳稳地接住孩子,陪伴着孩子时,孩子内心的爱和安全感就会很足,就不容易到外面去寻求这些东西。
但接纳、少管,不等于纵容,必要的底线还是要守的。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都要经历的一场阵痛。
有研究表明:11岁到18岁,孩子的不良行为呈抛物线分布。15岁达到峰值,18岁又回落到青春期之前的样子,而且比11岁时状态更佳。
再拧巴,再叛逆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会回归正常。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将决定他们今后的人生质量。
好的应对方式,是学会相时而动,保持一颗强大的内心,用包容和接纳,耐心和陪伴,去帮助孩子走向独立。
青春期不是问题期,它就像毛毛虫必须作茧自缚,再破茧而出,最终化身美丽的蝴蝶一样,是个必经的过程。
理解孩子的挣扎,期待他的新生,给他足够的爱和合理的要求。
等孩子破茧而出时,他定然会感激今天理解陪伴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