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吴伯凡老师一篇文章,内容里提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习惯。老师会每年给自己写六封信。什么样的六封信呢?
三封写给过去的自己,分别是一年,五年,十年前的自己。想想吧,是不是很有意思,那个时候的你是今天你的样子吗?那个时候的你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现在你的样子吗?有哪些事情你做错了,有哪些事情让你走了弯路,有哪些事情幸亏做了,有哪些事情你无比的感到感恩。
一年前的你,或许还没有远离高中,正在备考,转眼你已在大学学习;一年前的你,或许还没有为人父母,一年以后的你,孩子已经开始牙牙学语。
五年前的你,或许刚刚大学毕业,事业婚姻暂且不谈,毕竟前途迷茫,刚踏入职场社会的你还显得多少有些稚嫩。五年后的你,或许事业开始起色,也已而立之年,此时虽然依然迷茫,但却少了年轻的轻狂。
十年前的你,或许还是个为一次成绩考不好而伤心落泪的敏感少年,少女;为他人一句批评和嘲笑便义愤填膺,耿耿于怀;十年后的你,经过了更多的风雨洗礼,心里怀揣着梦想和情怀,不畏挫折,心里多了太多的坦然和包容。
六封信,有太多的内容需要书写,有太多的内容需要静静地思考回顾或者展望。
不要枉费了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唯一你可与他人提到公平的事物。
庆幸自己一直以来有写日记的习惯,查找一年,五年,十年前的日记应该不是难事,我可能会无奈昨日的斤斤计较,也遗憾昨日错失的机会,浪费的时间,但总有我会感到庆幸的选择。
然而,这另外三封写给未来的信该如何写,我却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一年尚且可以,五年就太勉强,十年,我不是见识的高手,我如何去写给十年。
想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三个瓦匠,一个觉得自己只是在搬砖,混口饭吃;另一个则是觉得在垒墙,想要成为最好的瓦匠;第三个则是要盖一座大楼。后来他们三人的命运差距悬殊,第一个依然在搬砖,第三个已然成为建筑设计师。
还有一则真实的故事,国学大师黎锦熙在湖南办报,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沉默寡言,只知道老老实实誊写,错字,病句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检查后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这个人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也会认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意见不同的文稿一句话不抄。他就是毛泽东。
第一个寓言讲到一个人的视野,即使眼下在做着细节工作,也要心怀更大的目标或者梦想。
第二个真实故事则说明,做事的思维习惯决定命运,即使还看不到未来,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
无论如何,写给自己六封信也是件极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写给自己未来的三封信,在自己还在深处当下时,还可以逼着自己使劲思考,想象未来的样子。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在哪个领域获得成功,努力的想,总有一天会想明白,然后踏踏实实的在那个领域不断的付出,让成功水到渠成。
说到底,成功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与其把它界定为物质财富,不如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这个界定可能会更有意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