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今天看到群内有我们的教研员发文介绍“思维发展型课堂”,有些老师不了解,群内发问,我忽然想起一篇本人拙作,也许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了解一下“思维发展型课堂”。那是今年二月在北京参加全国教研工作会休会间歇,与张生教授(文内有简介)及其他一些专家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专门讨论我们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教改实验,我即兴发言时总结出几种“共同体”,张教授要求我在发言基础上写一篇关于“网络学习共同体”这方面的文章。于是在宾馆里闭门苦熬了一个通宵,完成了这篇文章,交给了张生,后来他推荐发到了一家期刊。今天,我又翻出来,稍作修改,发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启发。文如下:
1998年,佐藤学教授在日本神奈川县茅崎市滨之乡小学开始了他的“学习共同体”新型学校实验,近20年来,“学校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全世界很多国家中小学校的认同,纷纷加入了这项实验的行列,“如今,日本国内中小学大约有2500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27个国家)的中小学大约有500所,结成了松散的草根改革的网络。”[]通过实验,参与者得到的心得是:“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已经使这些学校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关系。认真研究和梳理,我们发现学习共同体有几个特征:一是学习者成为学习伙伴,实现了学习互助;二是教师也结成了伙伴,实现了共同成长;三是学校成为发展的联盟,实现了经验共享。其实学习者的伙伴关系,从人类教育产生后就有了,班级授课制就是巩固了学习的伙伴关系。佐藤学的这种“学习共同体”理念其创新意义在于改变了“以教为主”的模式,通过“合作学习”找到了实现了质量平等的路径。
如果说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工业化教育时代是教育的2.0时代,那么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可称得上是2.0的改进版本2.5,因为这只是改进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关系。而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时代教育要升级换代实现现代化走向3.0,必须要找到新的途径。这种途径在哪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信息获得和交换的便利性,实现了互联互通,表现在教育的方式上就是合作共享,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当是教学方式以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为要旨、学习方式以合作共享为主要特征。
基于这种认识,酒泉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投向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共同体”创建这一领域。突破点是本地很高的教育信息化普及水平和较低的应用水平形成的剪刀差。经过近半年的研究考察,酒泉市教研室团队研制了《构建教学联盟,创新课堂形态》教学改革试验项目方案,2016年7月,开始招募试验学校,2016年9月,借助北京师范大学张生教授研究团队的“教客”平台以及“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在酒泉市发起成立了“新课堂教学联盟”。
“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改革先从语文开始,这种课堂的基本架构有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与传统教学的精读讲练基本一致,用时20分钟左右,低年级掌握在20分钟,高年级可以缩短,也可根据课文情况和教学实际调整;第二个模块是阅读模块,老师通过教客平台推送8篇与课文主题一致或相近的短文供学生阅读,用时10分钟;第三个模块是写作练习,由老师提出一个与本期课文及阅读主题有关联的专题,学生利用键盘打字输入开始写作,用时也是10分钟。第二个模块和第三个模块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阅读的短文和同学习作要在平台上进行评论或讨论。这种课堂结构有些老师称为“211”,我们的试验学校是从一年级开始的,也有其它年级。试验初期,一些学校的老师有顾虑,比如学生不会电脑、不会打字、认识字少、学生写字少了等等,不一而足。但通过半年的试验,实践证明,这些顾虑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我们发现,这种课堂,学生特别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同时家长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因为“教客”平台是开放的,老师为他的班级开设的课程,除了学生之外,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试验过程中,我们的试验老师让家长也与孩子同时注册加入课程,家长也与孩子在平台内互动,可以发表对自己孩子或其它孩子的评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修改作文,也可提出鼓励性赞语。我们课题组教研团队的成员、联盟学校的老师,也都加入课程,随时与任何一个试验班级的孩子、老师互动。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但加入自己班级的课程,还加入了其它班级或平台内其它学校的课程,与平台内的同伴互动交流。目前,酒泉市有21所学校50多个班级在“教客”网上开了课程,与全国参与试验的50多所学校、200多个班级实现了联盟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进入课程空间学习。
通过半年多的试验,我们发现,基于互联网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可行的,容易操作,效果显著。参与试验的学生、老师、家长、学生结成了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社交功能,促进了联盟成员的共同成长。经过梳理,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使信息技术和网络成为教学的载体,结成了三个层面的“共同体”。
第一个层面:教与学主体的共同体。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家长是无关的他人。而在教客平台课程中,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课程角色分工不同的主体,他们结成了三种不同的共同体。第一种是学生学习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内的学生,可以是同班的,也有其他班级的,甚至还有外校、外地的同学,在同一平台内,互动学习结成同伴,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学生思维、文化和思想形成了碰撞、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相互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加上键盘打写克服写字能力弱的瓶颈而从低年级提前开展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潜能提前激活,作文能力既思维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学期末,参与试验的一年级学生有的已经能够写一篇300多字的作文了;第二种是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体,实现了农校教育的有效融合,使老师、孩子和父母形成了角色不同、目标一致的学习伙伴。由此,家长成为孩子成长随时随地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成为老师教学的助手和促进者,老师也成为家庭教育的帮助者;第三种是教师联盟共同体,他们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开发互助、教学方式互动。联盟运行以来,参与试验的老师互帮互学,很快成为专业成长的同伴,他们自发开展培训交流、成果展示、读书分享,践行了“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方能走得远”。2016年11月,酒泉育才学校李晓蓉老师在联盟内发起了“教客”杯小学生同题异构想象作文大赛。这次作文大赛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利用“教客”平台用键盘打写作文,评委是来自试验的24名教师组成的公益团队。河北、辽宁、甘肃三省多地、多所城乡学校的一至六年级5054名学生共同参与写出了5054个关于《小白兔的帽子》的神奇故事,参赛孩子灵动活跃的思维、大胆丰富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让参与辅导的百余名小学语文教师及24名终评评委赞叹不已。
第二个层面:学校发展共同体。酒泉市联盟21所试验校中,酒泉北关小学是参与最早的学校,各试验校先后分别与他们结成同伴,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邀请胡学增校长和他的团队亲临本校指导,为试验顺利推进发挥了引领者和培训者的作用。参与试验的联盟校,有城市优质学校,也有偏远农村的薄弱学校,既有东部地区的学校,也有西北地区学校,在同一网络平台内,老师、学生结为伙伴的同时,学校也成为了共同发展的联盟,校际间学习交流、互通有无,达到了“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目的。2017年7月初,成都市机投小学的十五位老师慕名来到酒泉,在北关小学和育才学校学习考察了三天,他们没有想到,在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的酒泉,还有教改如此前沿的学校。
第三个层面是大学、教研机构和中小学的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个教改试验中,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生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维护运行“教客”网的同时,对参与试验的学校老师通过QQ、微信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还在百忙中亲临远在西北的酒泉各实验学校开展培训,把大学生产的理论知识输出转化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行动。酒泉市教研室组成了专项课题研究团队,开展教改试验的调查研究、方案策划、教学指导和帮助服务,还邀请甘肃省教科所、北京朝阳区信息教育中心、大连华西小学的专家对试验给予指导,发挥了教研机构的引领作用。平常的教学中,张生教授、酒泉教研室的教研员随时通过网络对参与教改试验的教师、学生进行监测、评价和指导,可以说,这种基于网络的大学、教研机构和中小学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启了新型教育研究的模式。
2017年2月23日召开的全国教育科研会议暨教育科学论坛上,中国教育科研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预测“教育3.0时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使得世界各地的学校,能够便捷地共享资源,打破了学校、学科之间的界限,教育的空间与机会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班级授课制仍然将是主要的教学形态,但基本形态会有所改进,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应该是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那么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共同体将会极大地促进这种融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