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24年的春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到中国访问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陈独秀、林语堂为代表的反对派嘲讽他是“卖国贼”、“人妖”,而林徽因、梁启超、徐志摩为代表的支持派则视泰戈尔为偶像崇拜。
在两种不同声音的交织下,泰戈尔的中国访问行程因为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陪伴,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在40多天的访问过程中,三人朝夕相处,泰戈尔对身边的两个年轻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即将离开中国时,给他俩留下了这么一首意义深远的诗: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如果说林徽因是含情脉脉的大地,那么徐志摩就是那多情深邃的天空,大地和天空同样浪漫宽广,他们互相欣赏,却又因为一个天、一个地,永远隔着十万八千里而遥遥相望,唯有这天地间的微风,带来“一声叹息”。
这不就是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当时微妙的关系吗?
即便徐志摩写下如此深情的文字告白,还“诚意满满”附上自己写好的离婚协议书,表忠心: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徽因最终还是拒绝了徐志摩,人间清醒的林徽因多年以后对子女的解释也是认为:
徐志摩真正爱的是想象中的完美林徽因,太过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像是生活在诗歌中一样,在他眼中林徽因是完美无瑕的,是想象中的她,但理想归理想,人终归要回到现实里,活在想象里的感情又太容易被现实击垮。
所以,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热烈追求,可能不过是一个失意文人才子的“爱而不得和自我感动”。
睿智的泰戈尔又何尝不这样认为呢?
在泰戈尔游历中国之际,虽然短短40+天,眼神犀利的泰戈尔早就洞悉了这一切,对徐志摩钟情于林徽因的情愫了然于心,也明白徐志摩当时的执着。所以才在离开中国之际,留下了那首昭示二人结局的诗。
谈及爱情,泰戈尔绝对有着自己独特和清醒的视角,因此,他的爱情诗是极具感染力的,他最擅长将现实与浪漫的想象相结合,在他的笔下,有过不少的美丽女子形象,比如农场的女工、守寡的少女、传统的家庭主妇;
他用清丽的笔调咏赞她们的美好,但泰戈尔诗中最美的女子仍然是自己最爱的妻子。
世人都以为他最爱的妻子,他们的婚姻一定如他诗歌中描写的那般浪漫多情,事实并非如此。
02
泰戈尔对爱情是执着又热情的,据说在婚前他爱过一位女子,可惜对方离他而去,没多久,在父亲的威严下,泰戈尔在22岁之际,娶了小自己11岁的穆里娜莉妮·黛薇为妻。
虽然泰戈尔的婚姻并不如他诗歌那般浪漫,不是自由恋爱式的婚姻,但他在婚后恪守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一生都和妻子相敬如宾,且恩爱有加。
泰戈尔生于孟加拉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中,但在那样一个大家族,父亲就是唯一的权威,儿女的婚姻大事是由不得自己来做主的。
即便如此,泰戈尔也并没有像其他人因为“凑合”的婚姻而消极对待,而是“坦然接受”,有担当地负起作为丈夫的责任。
妻子长得并不出众,但她善良又朴实,总是很自然地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人缘特别好,泰戈尔的大家族成员都非常喜欢她,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泰戈尔。
在和泰戈尔共同生活的20年来,这位文化水平不高,相貌平平的妻子任劳任怨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起居,用心抚育5个孩子。不仅如此,在学习上也紧跟泰戈尔的脚步不落后,不仅掌握了孟加拉语,还学会了英语和梵语。
她无条件的支持泰戈尔的工作,尤其是在创办桑迪尼克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了丈夫的得力助手,办学过程中出现经济困难时,甚至拿出了自己的全部首饰来帮助学校度过难关。
在泰戈尔主持的《国王与王后》的演出中,她勇敢而大方地登上了舞台,家里用心,家外努力,她的一生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也不为过,这样的她,使她成为了丈夫泰戈尔心中不可替代的伴侣。
有一年,泰戈尔旅居在外,因太过思念妻子,便写了一首让人感动至极的《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
只可惜,写完这首诗不久的1902年,妻子病重,泰戈尔不分昼夜地亲自照顾,即使有专门的护士,他也不愿意让别人代劳。
2个月后,妻子病逝,使42岁的泰戈尔陷入极度悲痛中,他值此发誓从此不再娶妻,即使后来有很多女性追求他,他都没有接受。
在坚守誓言的数十年间,泰戈尔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都写入了诗歌中,为她写下了《怀念集》,一共27首情诗。
在失去妻子的日子里,泰戈尔把自己全部的爱都放在5个孩子身上,精心照料着他们。有一次女儿生病,他亲自徒步抬着担架走了几十里,把女儿送到医院,这份深厚的父爱也是令人佩服。
泰戈尔经常和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刻让孩子体会到父爱,也正是对孩子的爱,他发现了纯真的童心之美,于1903年写出了《新月集》。
03
在《新月集》中,孩子们都喜欢玩简单的小游戏:
“他们用沙子建造房屋,他们用空贝壳游戏”;
“孩子,你多么快乐,整个早晨坐在尘土里,玩着一根折断的小树枝。”
诗中的孩子们有着奇妙的想象,“如果我闹着玩儿,变成一朵金香木花,长在那树的高枝上,在风中笑得摇摇摆摆,妈妈,你认得出是我吗?”
此外,《新月集》还描写了孩子和母亲的感情,“他知道慈母心中小小一角就可以容纳无穷的欢乐,被母亲逮住了紧抱在她慈爱的双臂里,远比自由甜蜜。”
《新月集》中,泰戈尔时而化身温存和善的妈妈,时而变成天真可爱的孩子,通过孩童活泼、天马行空的想象视角,通过母亲质朴怜爱的话语,将这种爱描绘出具体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掠人心魄的魅力。
在泰戈尔的笔下,母亲是带有光辉的圣洁,他认为:是创造了这个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母爱、孩童之爱则是人类最真诚纯朴的情感。
在我买的这套中英文双语对照彩色图书中,还有一副又一副清新明亮的插画,闭上眼睛,你的脑海似乎就浮现了一副儿童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诗的世界。
《新月集》可以说,把我们带回到坐在泥土里,以枯枝断梗为床的时代,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滩上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滴为珠子的儿童的梦。
我送了一套给准妈妈的闺蜜静静作为胎教书籍,已经有孩子的妈妈们,也很适合带着孩子阅读。
04
泰戈尔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他的诗歌格调清新、语言秀丽、想象奇特,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每一次读他的诗,都可以让人忘却凡世间的烦闷和苦痛。
在50多部诗集中,泰戈尔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中,除了上文提及的充满童真的《新月集》,还有一本表现深层的精神追求,展现人与自然,爱与神相互交融和谐的《飞鸟集》。
《飞鸟集》创作于1913年,一部分诗是来自泰戈尔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另一部分则是由泰戈尔在1916年造访Japan时的即兴英文诗作。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十分注重对自然的描写,比如,一只鸟儿、一个雨滴、一颗星星、一朵鲜花,他热爱大自然,认为一切皆有生命力。
他认为,人类的情感和大自然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他们互相融合,人类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净化自己的生命。
在诗里,泰戈尔赋予了“晨的意义”:
“每日清晨的到来,并不是一件以无休止的单调重复着的琐碎小事,而是一种永恒的惊奇。因为它在光明战胜黑暗,自由战胜束缚的生命的喜剧中是一支重要的插曲。”
还比如第235首中写道:
不要说:“这是早晨”,别用一个“昨天”的名词把它打发掉。你第一次看到它,把它当作还没有名字的新生孩子吧。”
其实,泰戈尔笔下的大自然都是和人相契合的,不是为写自然而写自然。
天上的飞鸟,暗示人类理想却又不可企及的自由;暮色中归巢飞鸟的翅膀,暗示人类爱情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星星也是自由、爱情和欢乐的象征,他们就像天庭盛开的花朵,它们又似乎在默诵着神奇的美妙乐章。”
用轻松的语句,却道出了深沉的人生哲理,这正是《飞鸟集》吸引人的原因吧。
05
《新月集》和《飞鸟集》的翻译者郑振铎老师说:泰戈尔在荆棘丛生的地球上,为我们建筑了一座宏丽而静谧的诗的乐园。
确实如此。
捧着今天刚到的这两本中英文双语诗集,让不懂诗词歌赋的我,也能畅游在泰戈尔清丽唯美的诗篇中。
唯美的诗篇,配上唯美的彩图,选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读完整个心都是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