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班级画画课上,地板上被小朋友用蜡笔画画了,看着很难清扫的地板,老师开始调查是谁在地板上画的。小朋友说是儿子画的,儿子不承认。老师看了儿子的手说他手上有蜡笔印,肯定是他画的,说儿子撒谎。听说老师当时还让他脱下衣服来擦地的。后来儿子就不去学校了,后来和老师沟通,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孩子也正常去上学了。本以为这件事过去了。
可前两天孩子突然说要腿疼,这样可以错过去幼儿园画画课的时间。听到后很震惊,他还记着呢!过去三四个月了,对他的影响还这么大。当时想着一定要教会他学会忘记,哪怕别人错了,也要去原谅他们。因为“记仇”反而伤害了自己。于是跟他这样说了,孩子生气的说:“我永远不原谅他们!”
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我是为你好。这样你很容易受伤的……blabla…
儿子不为所动,更加气愤。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这件事,她是正面管教讲师,她说让我体验一下孩子的感受。在她的带领下,我闭上眼睛,想象着我站在孩子面前,孩子眼巴巴的望着我,这时,我去按下开关,我变成了儿子,周围的小朋友都说地上是我画的,老师也不相信我,甚至要我脱下衣服擦地板。我有什么感受?这时我有点哽咽了,我感觉到委屈、害怕,他们这么多人围攻我,不相信我,要我脱衣服擦地板,还说我说谎。朋友说,这时候妈妈跟你说,让你原谅他们,这时我的感受也是:永远都不会原谅他们,凭什么要要原谅他们。这一次我才真正懂得了孩子。
下午我找时间再和儿子聊这个问题,我向他道歉,妈妈错了,这件事情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孩子快哭了,眼里闪着泪花。我抱抱他,告诉他妈妈这次真的理解他了,那时的他是不是感觉害怕、委屈?孩子说不害怕,就是委屈。我问他他像我帮他做什么?孩子说,想我帮他去打那个小朋友。后来他又说他忘记那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了,不然算了吧!原来就这样,他就不记仇了,或许记仇也是被我激起来的。
后来到了晚上,儿子又悄悄和我说,妈妈,那时候我确实很害怕,我想做一堵墙或者大气层,把他们隔在外面。我知道,这时候儿子才真正说出了他内心的感受,他知道关于这件事,妈妈真的理解他了。我知道,这时候抱抱是最能给他力量的!
这段交流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正确的价值观、方法交给孩子,希望快点看到结果,可是孩子的心情还没处理好,他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反而觉得最亲、最信任的爸爸妈妈也不关心他的感受,他该多失望啊!
“亲其师,信其道”,特别是父母,我们必须成为孩子最亲最信任的人,能给他们支持、帮助与鼓励,更重要的是共情,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但共情不是说我理解你,而是真的去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