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张英的次子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祖籍安徽桐城,清康熙三十九年考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在张廷玉的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而这三位中,尤其以张廷玉为最,”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就是形容张廷玉的。
说起张廷玉,要从他初次入仕开始讲起。康熙十一年九月初九日,张廷玉生于京师,于康熙三十六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其父张英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故而等了三年在此参加会试,在康熙三十九年的时候,张廷玉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四十二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这个时候,他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张廷玉入值南书房,康熙帝召他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致仕居家近况,并且命他赋诗,张廷玉作七言律诗二首,颇得康熙帝称许,当日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后来,康熙皇帝车驾远巡遍历蒙古诸部落,”穷边绝漠,余(廷玉)皆洱笔以从”,由此可见,张廷玉身居内廷,承袭父业,深得皇帝重用。
康熙四十四年后,张廷玉又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张廷玉服阕,仍原官。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同年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五年,张廷玉又被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充经筵讲官。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充武英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康熙六十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同年
六月,调任吏部左侍郎。至此,在康熙皇帝年间,虽然张廷玉涉政不久,但是他的才干便崭露头角。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入承大统。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激烈的奋争,胤深觉皇位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夺得皇位的夙愿,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曾说:”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于是,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张廷玉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胤相中他,并对他赋予厚望,一是他学问优长,”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二是他为自己恩师张英之子,这对胤来说是日后难得的贴己之人。
圣祖刚刚逝世,胤登极,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务殷繁,当时,谕旨每日就下达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若有紧急奏事,胤令他入大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精敏详瞻,悉当圣意”。同年十二月,特旨授礼部尚书,并指出:”朕再四思维,非汝不克胜任”。从此,张廷玉跻身于枢臣之列。
雍正七年,雍正帝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任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领其事。
雍正帝将军需一应事宜交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密为办理,并且由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可以这么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但是其主要制度都是张廷玉所筹划的。清朝正是从这时起,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后来,乾隆帝即位后,奉大行皇帝遗命,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由于他们恳辞,故而后以总理事务王大臣称职。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同年二月,乾隆帝亲谒景陵,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乾隆帝还总是将他留京总理朝政,夜宿紫禁城,并典试科举,选拔人才,考察荐举官吏,张廷玉虽政务繁重,因学间深通,还荣膺雍乾两代皇子师傅;并且兼任编纂《清圣祖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皇清文颖》、《清世宗实录》、《玉碟》等重要典籍的总裁官。
乾隆十三年正月,张廷玉陈疏以老病乞休。乾隆帝专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乏归田终老之理?”乾隆帝
宣谕慰留。
乾隆十四年正月,乾隆帝命他如宋代文彦博例,十日一至都堂议事,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当年冬天,张廷玉再次乞求离职养病,乾隆帝批准以原官致仕,并御制诗三章赏赐,张廷玉入谢,而见乾隆帝时,上奏说:”以前世宗宪皇帝破格给予臣厚恩,遗命臣配享太庙,去年跟从陛下祭祀时又有挽留臣告老回乡的谕旨,臣恐怕死后不能有这样高的待遇啊,而且外间也有类似的议论”。www.uuqgs.com他免冠叩首,请求乾隆帝出一个凭证,乾隆帝很不高兴,但还是拟了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赐诗以安其心。诗云:”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淮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可例青田原佑庙,漫愁郑国竞摧碑。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次日,张廷玉具折谢恩,遣子张若澄入宫向乾隆帝谢恩,乾隆帝因张廷玉不亲自谢恩颇为恼火,传旨令他明白回奏,当时,由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传写谕旨,旨还未下达。翌日黎明,张廷玉即来内廷谢恩,乾隆帝更为不快,认为这是军机处泄露消息的原故,切责了汪由敦漏言。于是廷臣会议,商议剥夺张廷玉的宫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于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激怒了乾隆帝,于是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其自审应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后来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帝最终仍遵清世宗遗诏,命配享太庙。虽然晚年没能够得到乾隆帝的青睐,但是一身功劳倒也是为自己谋了一个好的归宿。
最后引用晚清大臣、学者李元度给予张廷玉的评价:“公以一名相子,迥翔卿贰,文学经济,已锡然负台辅望矣。”纵观他的一生,若不是所遇明君,也许他可能就不会有这样高的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