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的绵羊》里面提到,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个人实现自我,寻找人生的使命。在《品格之路》取而代之用“召唤”来代替了”使命”,我认为是更加确切的。
《品格之路》里面有一句话:
“在当今这个讲求个人自主的时代,人们往往就是这样规划自己的生活的。这种生活方式始于自我、终于自我,以自我研究开始,以自我实现结束。这样的人生取决于一系列个人选择。”
我们听过太多“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你自己”的鼓动。
我们所处的正是“个体崛起”的时代,强调自我的时代。在独生子女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历史上“自我“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压抑的今天,无怪乎这种论如此受到追捧和流行。
而本书指出这种论调是有失偏颇的:
具有重要意义的真谛不在我们的内心,而在我们身处的世界
寻找自我不是去寻找实现我们对自己的期望,而是发现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期望。
要实现自我,必先忘记自我;要找回自我,必先失去自我。
佛兰克尔在《活出人生的意义》中就描述了人生对他的使命召唤。在集中营的大多数时间里,弗兰克尔都在修铁路。这与他的人生规划大不相同,也与他的激情和梦想格格不入。在他的传记中写道:“重要的不是我们对生活的期望,而是生活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不能一味的追问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应该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该如何回答生活每时每刻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我在“实现自我”路上也曾误入歧途,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而痛苦。把现实的处境看作是敌人,试图摆脱他们的困扰。对生活、工作各种不满意,觉得生活中太多的任务——上班带娃(觉得这是自己曾经错误的选择,实际上否定过去的自己和过去自己的选择是常态),而没有自己的时间,在日事务常里,我失去了专注和投入。
直到我开始做时间记录,这个观念发生了改变。
当我开始关注我的每分每秒是怎么花的,那些觉得是任务,不是自己想干的事情,因为投入了觉知和专注而变得新鲜和有意义。这种改变是发生在我不再关注这件事我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感觉开始的。
把事情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的标准区分,在一天当中思考接下来做什么事情最有道理。
考虑提高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事的效率,简化“重要并紧急”的事情,留出更多的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于是就几乎没有时间做“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了。
因为一天下来争取到更多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幸福感提高了很多.觉得每天过得并不轻松却有意义,于是更有斗志克服所谓的困难。
因为对时间渐渐有了掌控感,对“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也不那么反感了。随着办事效率的提高,发现自己可以掌控的时间比想象中要多的多。并且因为有这些任务,我在一件一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养成了自律和节制的品质——也因此对自己有了信心,能完成更多的事情,把事情做得更好。
原本我以为探索真理就是我的人生使命了。然而,现在我发现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带出的人格中的自律、自控、自省、勇敢、谦卑、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才是能为个人、他人和这个世界带来真正价值的东西。而人生智慧也是这众多个人品质中的一项。不是单单靠读书学习追求认知的提升才能获得的东西,智慧蕴含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搬柴、挑水、吃饭、睡觉皆为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