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也就是两个人看似很亲密,很一致,但所有的对话和交往都不过是例行公事,大家心照不宣地上演一个剧本,对剧本很熟,对演戏的人却一无所知,全副注意力都放在小心翼翼维持稳定感上,和谐的背后是深深的焦虑。
或许这就是《生活标准》这篇小说的主题。不过小说的任务不是讲道理,小说的任务是呈现,这就是文学有意思的地方,文学是活的,道理是死的。而这篇小说不仅呈现了两个女孩假亲密真利用的关系,否则那就成了文以载道,又变得没意思了,它呈现的就是这两个女孩,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我自己身上有她们的影子,而她们的影子也在我周围若隐若现。
作者的口吻相当尖酸刻薄,极尽嘲讽,尤其是第一段那堆食物的堆砌,非但没有美感,甚至带着情色的恶心,从一开始,调子就是悲观和绝望的。
动手翻译之前,我没想到人物的名字也有玄机,不过我猜想,作者选这两个名字是有意为之。安娜贝尔是三四十年代非常普通的名字,而Midge这个词的本意是“蠓虫”,一种极小的小虫,没有人会留意,留意了也可能轻轻掐死。或许这就是故事的张力所在,在最后那串珍珠项链撕破两人的假性亲密关系之后,安娜贝尔接受现状,发发牢骚就算,根本没打算去理解,而是继续过她虚空无聊的小日子,Midge则不同,她在店里和店员互动时就表现出要蹦上一个阶级台阶的愿望,虽然出店后也没精打采了一阵,但她面对这个处境,却不想就此认输缩回去,而是尝试去理解,这个小蠓虫有“心气儿”,一鼓作气直飙到一千万美元,作者在这里戛然而止,甩下一道不可能逾越的鸿沟,恐怕既是嘲讽连连后退的普罗大众安娜贝尔,又是嘲讽死不甘心的蠓虫米芝(取米粒和芝麻以传递微小之意)。
这篇小说结构井然,每一处所呈现的以及呈现的方法都恰到好处。一开始,从各个方面描写两人的一致,也就是假性亲密,包括基本欲望(吃)、经济处境(金钱)、社交风格(男人),两人状况完全一致,好像平行线,所有交流都在物质层面,剧本一成不变。
后来游戏开始了。两人的差别渐渐明显。两人都想不劳而获,又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乏和软弱。发明游戏的安娜贝尔最根本的困境是空虚无聊,添加桥段的米芝最根本的困境是没有尊严。后来发生了一个小矛盾,稳定感受到威胁,两人必须较量一番,结果安娜贝尔妥协,剧本看似保住了,却马上又被打破,米芝不按套路出牌,说要买项链,安娜贝尔看似妥协,实际上却在反击,她用激将法怂恿米芝进店,二人的差异也随之越来越明显,安娜贝尔关心价钱和用处,米芝在乎款式和材质;面对店员,安娜贝尔连假装礼貌都不愿意,态度生硬,只想划清界限,米芝却试图抬高自己与环境相称;安娜贝尔认为这项链的价钱荒谬无比,米芝却尝试用自己所能理解的上限一百万来衡量一番;而到了最后,最核心的那一幕水到渠成,对普罗大众来说,关键的是利益计算,对有心气儿的小蠓虫来说,重要的是挺起腰杆,有尊严。
假性亲密关系是很脆弱的,只要裂一个小口,不久就会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