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E-3C系统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高效15法则》P.186-191
【R·阅读原文】
为了能够帮助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我将所有的研究发现简化成了一套简单的系统,我叫它E-3C系统。E代表了 energy(精力),三个C分别代表了 Capture(捕捉) 、Calendar(日历)和 Concentrate(专注)。
E-3C工作法的核心:精力
第一步—也是我E-3C最重要的一部分一是 Energy,也就是精力。我们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我们的生产率是可変的。扩充精力、増强注意力是在同样时取得10倍生产率的最重要秘诀。
高效能人士都会保证充足的睡眠。高效能人士都会食用可补充精力的食品并坚持炼。高效能人士都会坚持在早晨举行个仪式一一像冥想、记日志、补水、练瑜伽来为一天的精力以及清晰敏捷的思维打下基础。高效能人士都会把工作与休息穿插进行,以保持最佳状态。
第一个C:捕捉( Capture)
E-3C系统的第一个C代表 Capture(捕捉)
你必须把所有的、任何的事情“補捉”到笔记本当中,而不是试图用大脑记录事情试图用大脑记住要做的事、要打的电话和要买的东西最多就是扩展了你的认知负荷,但同时这样也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甚至导工作无法完成。
非常成功的人坚持随身携带笔记本并且用笔记写下所有需要记忆的东西。另外,他们也会为电话、会议、新思路、学过的课程、喜欢的语录和其他的事情做笔记,为未来提供可以参考的信息。把笔记本当成你的另大脑。笔记本记录得越多,你真正的大脑就越不会被填得那么满!
我相信纸质笔记(像“鼹鼠皮”或类似设计的笔记本)的效果最好;你永远都可以在做完纸质笔记之后把它扫描进印象笔记里,甚至让管理员或者虚拟助手帮你完成这一步!
另外,这个方法能防止你忘记重要的待办事项,确保他人落实责任,并且能够使你学习积累到经验,从而提高效率。在记录待办事项时,记住:越快越好,因为你接下来会在日程表上安排。
第二个C:日历( alendar)
E-3C系统的第二个“C”代表 Calendar(日历)。
这也暗示了我们不要将待办事项做成列表!直接将待办事项标记到日历上。
成功人士都有一套明确清晰的价值体系,并根据这套价值体系确定最优先事项和最重要任务(“要务”)。你必须在日历为“要务”划分出时间。同样,也要为其他支持你价值观念(例如,健康、关系、回馈)并且反复进行的活动划分出时间。
成功人土也会给每天设定主题。工作上,周一可进行一对一的会议或者每周一次的团建;周三的主题为“无会议日”或“午后办公日”。家庭方面,周日可以采购、洗衣,也可为下周的每天提前准备好健康膳食。
成功人上会保证自己的时间安排,因为他们知道,实际上也感觉到没有什么能比时间重要。他们会对任何影响自己重点事项的人和事说不,并且尤其警惕“远处的大象”。他只做无法放弃、委派或重新设计的事情。他们只花费时间完成20%的事情,而这些事却可以带来80%的价值,其余的都放弃不做。
の第三个C:专注(Concentrate)
第三个“C”代表 Concentrate(专注)。
成功人土走在日程安排的前面,并且不会回应可能引发其他事情的因素,例如即将到来的邮件、社交媒体信息或者“只耽误一分钟”的会议。成功人士不会同时进行多项任务;他们每次只会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成功人士通常会在上午在精力处于峰值时专注处理要务和优先事项。成功人士会全天将工作与休息交替进行,以此保持精力集中和工作产出。大部分人每30-60分钟休息5分钟。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作者通过对成功人士习惯的了解及访问后,结合自身情况总结果出高效工作法则,其中E-3C系统是经简化后的一套运转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立即行动。E-3C系统是指精力(E)、捕足(C)、日历(C)和专注(C)的有效结合。所有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固定的,要做到高效首先是精力管理,精力充沛与低精力对比,生产率明显高出N的倍数,如果精力没管理好,我们会继续在疲劳中工作。其次是捕捉、收集所有的、任何的事,包括待办事项、灵感觉、目标等等,所有在大脑内漂浮的东西,主要效用是帮助大脑减负,大脑如果一直记着这些杂事,就无法腾出空间来思考更重要的事,当大脑里的信息过载,运转速度也会被拖慢。第三是把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按轻重缓急程度写入日历,重点是必须对“重要事务”优先安排时间,如果没写入日历等于我们每次都需要从待办事项清单中找重要的事,把收集的事项写入日历,能减少重复选择而浪费的时间,重点是日历能让我们第一眼看到哪个是目前重要的。最后是更多地专注在一件要事上,而不是同时周旋于多项要务中,就如你在写报告的同时讲电话,这种并行会将写报告的思路打断。
以上这些能帮助我们在不超负荷的情况下实现效能翻倍。具体做法分为以下4点:
1、工作的核心是精力管理
1)保证充足的睡眠,运用90分钟睡眠周期让睡眠质量提高
2)营养食品+身体锻炼,补充精力的食品包括南瓜、核桃、海带、香蕉、鸡蛋、芝麻、大枣、深海鱼、花生、小米、玉米、菠萝等等。身体锻炼保持每周4小时。
3)建立一个早晨仪式,如冥想、日记、瑜伽等都可以,有仪式感的早晨能为一天开启精神饱满的大门。
4)工作与休息穿插,每30-60分钟休息5-10分钟。这与番茄工作法原理一样,只是这里工作时间根据个人需要适当拉长,25分钟+5分钟的间隔,其实能做到的人很少,因为在很多工作环境下,25分钟时可能正处理高度集中期间,所以这里强调的更多是工作与休息需要穿插进行,在精力未耗尽前进行恢复,因为连续工作超过1时,效率会出现极速下降。
2、捕捉所有在大脑活动的信息,然后用笔记本记下来。有些人对着白纸才能收集信息、有些人是用效率软件、云笔记类如印象笔记等就能收集,但不管用什么记什么时侯记,目的是对大脑里漂浮的信息进行记录,清空大脑以加快真正用大脑思考的运转速度。
3、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类按优先等级记入日历。用日历是为了排程,不特指某种日历本,任何有排程功能的工具均可使用。排程的规则是:
1)设定日历每天的目标主题。确定一天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减少无目的工作的精力浪费。
2)将重要事务放在其他事情之前。
3)重要事务、优先的事项需划出一段时间处理,比如早上的两个小时。
4)周期重复事项安排一个固定时间段处理,比如邮件,安排一个或多个固定时间处理,而非随时随地被打扰。
4、专注。
(1)专注于已有的安排,减少临时事项插入。
(2)专注于一件事情上,而非同时进行多项任务。
(3)在高精力时专注于要务和优先事项,能有效提高产能。
当然,以上4点适用于在某一方面需要提高效能的人使用,而且并不是要4点都做到才能提高效能,我们会发现,在某一点运用上已得心应手时,效能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过去在效能学习的路上左填右补,总感觉自己学得太少,学得不全,读完片段后,我发现自己缺乏的是系统性学习。《高效15法则》看着内容好像很多,但实际总结就是4个点,只是每个点需要具体的做法。去年初学习时间管理,学到的方法与工具很多,比如时间记录工具、番茄工作法、清单收集、日历排程。每多学一项,焦虑的感觉就会加重一些,但忙盲茫的状况没有太多的改善。比如日历排程,记得有一回星期天休假,星期天一般是我们的家庭日,家庭日顾明思意以家人为主,我当天的日历排程是上午一节课、一个打卡作业、中午陪家人吃饭、下午带小孩去图书馆看书,晚上家人吃饭而我划出了自己的独处时间,结果是小孩越来越不喜欢跟我在一起。反思过去,我发现自己缺乏系统性学习,一直是片面性学习,就以上面的排程来说,一天的行程挺丰富,但当天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才是我当天重要的事?我为这些重要的事项腾出多少时间呢?这些都被忽略了。家庭日没有以家人为主,以为一天安排满了,有学习有陪家人还有休闲时间,就是完美正确的,但事实上,就如带小孩去图书馆其实是小孩陪我比我陪她们更多。如果让我现在重新排序,我会这么排:早上早起两小时做作业,上午的课程调至周六(周日尽量不安排课程),学习做早餐,打扫房间,跟家人共餐,安排一场电影,回家各自己活动(自己的独处时间),午休,桌游,晚餐一起看电视、聊天。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8月5日跟崔律学习精时力管理,发现这个E-3C系统跟精时力课程很相近,精力管理的重要性是近期才发现的,要高效,的确精力管理很重要。在未来80天用片段要点结合崔律课程践行,目标是效能提高20%,一周有效工作8小时。
1、精力管理一段:用R90刻意调整睡眠周期,目标是4个,清晨醒来无困意; 增加早餐及晚餐增加精力食物,制作每周增加的主题食物;计划早晨时间形成仪式:醒来开灯、带上耳机放着音乐去洗漱、喝水、打开电脑写日复盘。
2、捕捉:每周日早上日复盘前用30分钟收集大脑信息。中午饭后时段对新收集事项进行排程。晚饭后用25分钟对下周重要事项进行回顾排序。
3、日常排程:晚上洗漱后用20分钟安排次日事项,限时内未排的放入备忘。早上复盘后接着用10分钟补充当天事项安排。
4、专注:新任务明天做,减少新任务插入;用“实况转播”减少分神,专注当天主题任务;减少需要精力的事项并行;60分钟以上的黄色任务中间刻意穿插绿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