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现在两岁三个月,可调皮了。接受力也很快,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事,他用他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人与事。
栗子一、大约是一个月以前的某一天,我们出门准备换拖鞋时,他指着其中一双颜色较深的鞋子说:“爸爸,爸爸”。意思很明显,让我意外的是他居然会“看见”并且记住了。
栗子二、弟妹吃完离席后,凳子还没收,他上了厕所回来,指着凳子说:“阿妈”。然后他坐在他的凳子上。
栗子三、老仨找出了太极剑,他特别感兴趣,玩够了将剑放下了。第二天,这小屁孩主动去把剑拿出来想玩。这小屁孩记忆还挺好。
栗子四、如今桌上的水杯,他早已烂熟于心。就拿上午来说,我吃面,小屁孩看我杯子里有水,将杯子推向我,想对我示好让我喝,嘴里叨念着“二爹”。
我想这大约孩子是用心,用满满的爱意来关注着有关于身边的一切。也大概是小孩对什么都怀有热切,期待,好奇的心,才会记住他所看见的事物。
容易记住的大约都是自己能够理解的,也是简单的易于消化的。再加上小孩子天天耳濡目染也受了熏陶,所以不容易忘记。
根据记忆遗忘曲线来看,一开始接触容易记住,也容易忘记,但是随着不断加深“学习、理解”,以及时间的推移,记忆遗忘的速度会递减,也不那么容易忘记。
所以,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要“预习、复习、反复练习”的原因以增加记忆提高吧。
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可以将“抽象化”的东西进行“具体化”。也就是充分发挥大脑能动性,脑洞大开,发挥联想能力,越是天马行空越容易记住。
一群白天鹅里只有一只黑天鹅,事后问:那一群天鹅里,你记住了什么?也许你会说:丑小鸭的故事(千万别笑,这是发挥大脑的联想能力),但是我想大多数人一定会说是那一只与众不同的黑天鹅吧。为什么让人记住的往往是那一只黑天鹅?因为它特别!因为它黑!有自己的特点。
就连现在的汉字,复杂笔画那么多,也会有人进行拆分学习,并且将记忆力贯穿其中。说真的,在不知道这件事以前,我是的确不知道有人会因此而增加一笔收入,更不会知道还有人对汉字的那种执迷,那种文化的传承(值得鼓掌),也不会知道有人在用心的做着这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
ps:越是知道一些皮毛,越是知道自己知道的太少,感觉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如今就连做笔记也是一门学问。
那句话怎么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能够将一件事悟透,也可以是综合了自身大多数能力:兴趣,爱好,热爱,专注,以及庞大的系统学习力。
真希望我们像孩子一样,用孩子的心,感官来发现事物,将发现事物上升到轻而易举的记住。
ps:写在最后,有一次,弟妹带小屁孩在小区里玩,看见了黑天鹅,告诉他,这动物叫做“黑天鹅”。自那以后,每次路过,他都吵着说:黑天鹅,一手指着池子的方向。这也是我为什么举黑天鹅的例子。
剧中,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