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告诉我,就以为我猜不到啊? --- 小议法律推理的应用

推理2.jpg

今天写这个文章,是刚好碰到了一件小事:上午A同学让我帮着推荐一位做诉讼的律师,说是甲律所需要招人。因为A同学在公司里做法律顾问,肯定不是他自己招人,但他也没有告诉我具体是谁在招人。我上网大致检索了下,回头就问A同学,是不是甲律所的B合伙人招人?A同学略微感到有点吃惊,好奇他也没告诉我具体谁在招人,我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可以推理啊

其实推理过程也很简单,了解下面几个要素,就基本可以推算出来了:

A同学是一个比较可靠、稳重的人,一般也不会轻易帮别人推荐;所以,他要愿意给帮忙的人,一定是他所熟悉的人;

A同学自己是做非诉业务的,对非诉讼业务的律师圈子比较熟悉;但对诉讼领域的律师并不十分熟悉,认识的人也是有限的;

从以上两条,招人的主体可以基本排除A同学通过一般性业务交往中认识的诉讼律师,将范围局限在A因同学、工作等关系熟识的律师;

A同学在给我信息的时候,用得是“她”;A同学做法律文书一贯比较严谨,平时写邮件也是这个习惯。因此,招人的一定是个女律师;

能够招聘普通律师工作的,应该是合伙人级别的律师;

随后我到甲律所的网站看了一下,甲律所有五位主要合伙人,其中只有一位女合伙人B;而且这位女合伙人的工作履历中有一家公司A同学也曾工作过;

结合上面五点,B律师在甲律所从事诉讼业务(符合“用人单位及业务方向”),既是A同学曾经的同事(符合“熟识”),而且是女律师(符合“性别”),又是合伙人(符合“职位层级”),基本可以确定是B合伙人在招人。

所以,当我问A同学,是不是B律师在招人的时候,A同学问:我没有告诉你,你怎么猜到的?我想说:“你不告诉我,就以为我猜不到啊?”

前面这个小故事,其实是想说,作为法律人,推理能力真的很重要。一个复杂的案件,其实最后都是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的节点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存在需要根据法律事实进行推理的情况。只有在每个节点推理正确之后,才能保证最后大的推理结论不偏离大方向。我们平时可以看到很多复杂案件的分析,乍一看来好像很复杂很神秘。其实,只要掌握了严密的推理技巧,将复杂案件层层分解,逐个分析,你也可以做到!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