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废话!当然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啊。仔细想想,说林黛玉吧,书目三分之二就撒手人寰,如果拍电视剧,有这样一边回忆主角一边继续的片子吗?说薛宝钗吧,出场晚,没有炫彩芳华夺人眼球,没有悲情催人泪下,典型陪太子读书。说贾宝玉吧,塑造不够经典,相比差距甚大,尤其十二钗人等,隔着百年,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最有可能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值得回想的场景都是做诸位姐妹舔狗陪衬,最后只留下雪地身披大红猩猩毡跪地形象。这个纨绔男,见一个爱一个,读书不行,文采不堪,事无担当,一份热爱痴心,常常被蒙了猪油,玷污了补天美玉称谓。书中前八十回都是家族故事,借他展开。但书没有写完,后面确定是写他吗?有没有真正结尾?按这路子,很多人都可做主角。
采用倒叙回忆,可将秦可卿算为主角。她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由曹雪芹执笔完成的人物,第五回出场,第十三回死亡。脂砚斋评指出原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后删去。这一节非常关键,内容拓展阐述更多发展,为劝诫世人,名可改为《故园惩戒录》,结尾秦可卿在天上和诸兄弟姐妹相见,点明因果循环,天理昭昭,体现道德教化意义。
按照受欢迎程度,可将主角选定史湘云和王熙凤——这两个活宝,红楼梦中最为鲜活的人物,具有强烈世俗气息,深受大学生喜爱。迎合市场需要,将作品改为《史大妹妹的眼泪》和《王管家回忆录》,通过经典的段子手编剧推动,一定大卖。
考虑亲情因素,原应叹息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宝玉的亲生姐妹,故事发展离不开这四个悲情人物,高潮脱离不开为她们设定的情境,皇妃元春是贾氏家族支撑,迎春是逆来顺受妇女代表,探春是被压迫姨娘子弟一抹亮色,惜春就是典型颓废青年,垮掉的一代。名字为《我的四个姐妹》或者《随风而逝的她》,具有感伤怀旧风,应该能够引起中老年人的叹息,还有故作成熟少女的眼泪。
考虑日记散文体,主角还可以是李纨、妙玉、袭人、晴雯、紫鹃、鸳鸯和平儿、刘姥姥,各有特点,综合起来命名为《爱和辜负的人》,或者《个性女人》,或者《钱解决不了的事》。
当然,也可考虑成为武侠经典,将柳湘莲作为主角,男扮女装戏子,岁月磨砺变成风尘响马,由他和贾宝玉等人,演绎《情侠启示录》,薛蟠、贾琏一色人等陪衬,后经过一番磨难,知觉醒悟成为一方武林中高人前辈。
考虑到文物热和普及所谓贵族风范,也可将冷子兴作为主角。《红楼梦》第二回,是他来演说故事开头。贾府逐渐败落,他在不同阶段收拾变卖古董器材,包括什么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錾金彝,雀金裘等等。冷子兴是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陪房,通过周瑞夫妻,知道贾家所有的内幕消息。选他做主角,可穿插的情节很多,具体命名为《老物件中的情感故事》或者《古董泪》。
考虑官场小说,贾雨村作为主角,“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用贾雨村和英莲伏线,贯穿全局。结尾贾雨村通过权势,把关在狱所里等待被卖的薛宝衩带到自己家里。香菱服侍宝钗,贾雨村正室娇杏,是曾服侍英莲的婢女。香菱病入膏肓,见到了命中注定她应遇见的娇杏,知道了自己身世。依据主题将作品名改为《游宦听雨往事录》或者《惜缘记》。
暂且回收思绪,仔细想想,这本书叫《石头记》,主角当然是通灵宝玉,看样子作者的心思只能是混不吝的贾宝玉。不过,为什么这本书能够经久不衰,受到不同人等喜欢呢?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种角色代入吧。各色人物塑造栩栩如生,你所关注的,所爱的,生动真切,仿佛就是身边人,继续读下去,他(她)们和你都可以成为主角,衍生出更多故事。
还会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