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适应了公公婆婆三十多年的照顾和教育,和我闹情绪了习惯性的就奔往他老家看父母。似乎我和他的男女角色换位了。以前,小夫妻吵架,都是女的回娘家。而我呢,一来父母随着姐姐弟弟居住多年,我没有固定的娘家回,已经习惯了自己消化不快,二来自己觉得父母已经年迈,也不能给我解忧反而给他们徒增烦恼。于是,我独自在夫妻间的喜怒哀乐中摸索前行。先生家族中的大男子主义极其严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毫不夸张。公公婆婆在我家这几年就是惯着他,我不惯都不行,我稍加挑剔他便觉得我不如婆婆勤劳贤惠。公公婆婆上个月回老家照顾外婆后,我倒是真的贤惠了一把,家里大事小事,女儿学校琐事,工作上的给力和做减法,一天早晚两顿饭给他亲手做着。这剩下留给他的就是唯一早上送女儿上学,幼儿园就在小区内。
公公婆婆不在的日子忙碌充实,我和女儿都很独立,很快适应三口之家。也许是我和女儿成长太快,还是先生退步,感觉我们距离越远。我在工作上仍旧保持骨干力量的地位,并且更加有热情和创新。女儿不但身体好心情好,在学校和培训班都受到夸奖。而先生呢,早上送孩子一会儿给我抱怨孩子很难叫早,一会儿给他公公婆婆抱怨自己早上的懒觉都睡不成了。为了提高收拾家里零碎的速度,我网购了两个收纳柜,他抱怨我买的质量不好,然后就是在组装的过程中万般矫情,一会儿要手套,一会儿让我扶这扶那。第二个柜子我催了两周不见他动手,我直接女汉子能量爆发自己蹭蹭蹭动手组装好了。有时不由感叹:要这男人干啥?
其实我是一个缺少安全感不自信的人,公公婆婆在的这几年,我对他们比自己父母还好,内心也觉得我自己可能搞不定,他们在这里帮我。我自己从没想到离开公公婆婆自己能把工作生活安排这么好,能让小家散发另一种温馨。公公婆婆在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很自在,不管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我都尊重他们的,饭不和口味自己少吃点,他们在客厅看电视影响我哄孩子睡觉,我也不会计较他们,而是让孩子学会收心。每月零花钱给着。大夏天他们家父子两个大男人脱得光膀子,我这个传统保守的做媳妇的不习惯也得习惯。我在努力适应他、他家人的过程他视而不见,送孩子这个小小的任务和适应离开公公婆婆的日子他却不怎么努力,依旧只顾自己感受,不由让我心碎。在一段冷处理的日子里,我甚至自己想着:就假设已经离婚了吧……
以上文字,纯属私人牢骚闷,闷了很久了,没有找到排泄口,于是化作文字搁置了一周。上周打卡请假,没有把以上文字作为每周的作业,是真不忍心以这种抱怨或者牢骚去传递给读者。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长里短旁观者力量有限,关键在于自身的通透理解和巧妙处理。
感谢时间!一段时间后,不知怎么就又和好了。也能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对待上周的烦闷和牢骚了,于是再续文字,结局好就一切好吧!正如米豆妈发的神句:“所谓的婚姻就是.....有时候很爱他.....有时候想一枪崩了他......大多时候是在买枪的路上遇到了他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记买枪......回家过几天想想还得买枪...[唉]”
在思想上买枪、行动上买菜的背后,还有理解。先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的现在,他适应了被伺候被捧着,要改变现状,首先我必须理解现状。再看看《人民的名义》中圈粉无数的达康书记,又能看到他多少对家人的爱呢?于是很多女士选择不会嫁给他这样的男人,但是相信这么多的女士能理解这样的男人。世界生长万物,因不同而丰富,如果男人都是我们女人幻想的家庭事业两不误的优质男,我们自己是不是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在童话里?
所以,选择三观一致的,然后的多少年也许就是在风风雨雨锅碗瓢盆中互相去适应对方,中间伴随着你我的或多或少的量变,最终以一种比较和谐的中间模式的建立为成功。
当然,理解老公现状并不意味着包庇纵容。达康书记不顾家没啥情调,可人家有权啊!老公,我不怕你在外面没权,我就怕你在家里习惯性的权利太大而滥用,把我气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