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录【13】
【原文】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①。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 、‘五经’ ,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注释]
①旧时学问:指程朱理学。
[译文]
陆澄问:“看书看不明白,怎么办?”
先生说:“看不明白的原因是你只局限在字的表面意思上下工夫了,要是这样还不如看程朱的学问。他们的学问倒是看得多了,自然就会理解,只是他们做学问虽然极其清楚明白,但这样你能真正学到什么呢?想学明白,必须得从自己的内心去用功,凡是不明白的、行不通的,你就换位思考,从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就一定能学明白、解释得通畅。所谓的《四书》《五经》,不过是讲心体的,这心体即所说的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没有二法,这是学习的关键。”
[解读]
这段是谈如何读书,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明不得”,二是“行不去”。
首先,告诫弟子在做学问的时候,不要拘泥于文字的解释上,程朱理学在王阳明看来就是走向了学问的歧途,光解释字义,却没有从心上下功夫。学问的关键在于心,心明道即明,万般道理都在明心中。这也提醒我们做学问的时候,要多多体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一味研究字句。
志向不明确,要做什么不知道,书自然读不懂。不仅读不懂,是根本读不进去;不是读不进去,是根本没读。要书单来干嘛呢,要来买书而已。买来就放那儿,变成“藏书”了。
其次,读书必须践行,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这里虽然只是提到“行不去”三个字,但已经隐含了他一再强调的“知行合一”的前提。
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一以贯之,这样做的人,是真读书的人。
《论语》里说子路,听到一句善言,马上要去做。这时候,你跟他讲第二句,他会阻止你:“等等!等等!您别说!我上一条还没做呢!”这是对读书的态度比较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