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 雨水。
雨未至,似有雾。
从初一饺子初二面,到昨天的烙饼摊鸡蛋,向老祖宗学习吃饭——今天的雨水,很想做一份家庭号蔬菜烧烤,可是天添说,庙会什么样啊?我还没去过呢!
并不是没有去过,好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和我们带着天添去过一次地坛庙会,除了那几年新闻里连续报导地坛庙会卖羊肉串的标王,进去也就是个吃,别说天添年纪小,就连大人们事隔几年也没什么印象了。
有点为难啊——
白天想去庙会,晚上又想烤蔬菜,想干的事情层出不穷,可是时间——快10点了,我们还没出发呢……
我跟天添哭穷,哭时间的穷。小孩儿心里还是更惦着“没有去过”的庙会,那么至于应景的“烤春笋”,天添说,就明天再做呗?!
真好啊!高高兴兴地去逛庙会,而且是和爸爸一起去!
爸爸,就在城铁站等着我们呐!
城南的街面灰扑扑的,沿路有北师大附中,中国书店,有戏剧社,会馆,胡同里的金石篆刻……让人想到五四时期的北京,那个时候走在街上,会不会就迎面撞上某位来这城南淘书的先生?
厂甸庙会既是老北京传统庙会,而今年的厂甸庙会更是借了琉璃厂、天桥这方老北京文化宝地搞起了一界不卖小吃的“文市”庙会。也是早早听闻了这界庙会的书墨味道,在进庙会之前,只觉得各个饭店人满为患,大家都各显神通把肚子填饱了再一揽这书画文房的滋味。
很庆幸参观了“一得阁”和“荣宝斋”这两大中国非遗老字号。
饱蘸浓墨书写“福”字,为新春佳节讨一个好彩头!
在“荣宝斋”的体验项目是木版水印。
除了这样很有文化韵味的体验之外,我们仨儿最爱的,还是和街边“等你露脸”的娃娃们合影
我理解的厂甸庙会,从琉璃厂西街到东街,虽然都以“文市”为主,但风格却不尽相同。
西街,更文气;而东街,偏市井。
先进入西街的我们,从“一得阁”、“宏宝堂”、“荣宝斋”……好像先看了一溜小型书画展,而风格从喜庆的年画、到以狗年为主题的水墨、还有个人风格突出的工笔历史题材的书画。看不懂,纯粹图个热闹。但我理解的琉璃厂,或者说城南这一方养育了老北京民俗民风的地界,她的好从来都是让人摸得到够得着平易近人的。
而街面上,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是这个样子的:
到了东街可看的东西感觉就更多了!
再往前走,凭着大的方向,渐渐离开了人群走进了老胡同——
这一天,妈妈不虚此行,终于还是请了一对儿“兔爷儿”——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