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真正开始听音乐是在大一下血本买了一个魅族的M6后,才大批量听音乐的。但是还记得上高一时,拿半年剩下的生活费130元买了一个松下的塑壳的随声听,天蓝色的壳子(那叫一个漂亮),里面的电路板清晰可见,要知道那时候一大碗面才两块钱。都舍不得借给其他人听,生怕那精致的壳子摔坏了。而听来听去就是Beyond、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梁静茹、飞儿乐队的卡带。还有一次在去食堂的路上,听到学校广播里放的“童话”,在那个青葱的年龄,随着那简简单单的歌词就这样沉浸在对爱情的憧憬中,直到音乐声渐渐消散,才回过神来。而每天下晚自习后,洗漱完毕,就坐在床上,拿出我的宝贝开始一天最醉心的一段时光。
上大学后,慢慢接触班得瑞,记得当时最喜欢在半夜听那首《For your heart only》。安静的夜晚,仿佛被流动的音符包裹、轻抚,没有一丝睡意。黑夜却给了遐想无限的空间,仿佛自己就静坐在一片山谷中,春风拂面,小野花星星点点,蓝天似大海,白云懒懒翻身,溪水叮咚,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就这样不愿睁眼,不愿睡去。却不知不觉中被床架的咯吱声吵醒,天亮了,又开始了大学生活里平凡的一天。
其实早就想写篇有关听音乐的文章,每次都不知道如何下笔?是写听了多少首?听了多少专辑?听了多少种风格?听了哪些大师的古典音乐?知道哪些歌手、作曲家、乐队?好像一提笔就开始数家珍。慢慢发现重要的是此刻那份随着音符愉悦起来的心情,不管你此时此刻听的是《小苹果》还是柴可夫斯基的《第X交响曲》,只要你是开心的,悦动的音符让你此刻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身心得以暂时的舒缓。而不是纠结于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够不够“档次”。
音乐将我们的思绪与生活中的种种交织。当你听到一首悦耳的恋歌,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某个令你动心的姑娘的美丽脸庞,想到为她做过的各种趣事、傻事;若你听到一首悲伤的乐曲,会联想到某个伤心的时刻或者某位已故的朋友、亲人;倘若回响耳边的是那首陪伴你走过人生低谷的歌曲,当你再次听到它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还只是嘴角一丝浅浅的微笑。当你静静聆听时,你不知道这些灵动的音符会在你的脑海中点亮、触动哪些回忆。
其实最喜欢的一部分还是电影配乐,除了那些很商业化的Two Stepsfrom hell、Audiomachine等,不过还是很喜欢《Pearl Harbor》里的《Tennessee》,从天上看珍珠港的日落,So romantic!记得第一次听《天使爱美丽》的配乐,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层层叠叠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鼓声、口琴…构成的异想世界,低吟时像打在湖面轻泛涟漪的细雨,轻盈时便化作跳动的水瓢,音符简洁短促,主旋律带出一次次变奏,旋律就这般悠然荡漾(部分文字是网上当得,本人语言表述能力一般)。听了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知道那是一部电影的配乐,最终补上了电影。还有《Love Letter》的原声,喜欢上了音乐才去看的电影,偶尔发现光良《童话》的MV中电视机的画面就是《情书》中女主人公在雪地里奔跑、呐喊的画面,很不错的电影和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