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赶集的地方叫巴扎。出了市区再行一段路,就到了巴扎。这段路看似不长,真要是步行过去,还很费劲。出租车只把乘客拉到这个路口,去巴扎的人下了车,如果不想走路,就会在路口乘坐马车。马车的车夫大都是维族的老伯。他们的御马技术顶好,拉满四五个人后,轻喝一声,马儿就拉着车子跑开了。坐马车的人还不少,即便是穿着讲究的人,也不介意乘坐这看似原始的交通工具。
这儿的巴扎很大,从一个门进去,你定然是从另一个门出来的。很多人都是从正门进去,不知不觉从侧门出来的。里面实在太大了,比县里的一个小区大得多。巴扎在每个星期天就迎来了人流高峰,无论是城郊的市民还是城里的人,都在这一天齐聚巴扎,商贩一大早就开始摆摊子,服装区,杂货区,铁货区,干果区……这样的分区不下五十个。
巴扎里的商贩忙碌着,他们的商品往往薄利多销。就拿卖羊肉串的老伯来说吧,他的羊肉串一块钱两个。烤羊肉的柴火好像是一种树木,羊肉也是自家的,看起来很安全放心。
还有一种类似关东煮的卖食,就是把各种菜放在锅里煮,锅里准备好了调味的汤汁 。菜用竹签串起来,顾客把要吃的菜拿起来从汤汁蘸一下料,就开吃了,吃完菜的竹签大都不再回收,都是用作柴火了。这儿的摊主从不会担心吃菜的人乱报自己吃了多少钱,他们不会暗地里监视顾客吃光多少根竹签,顾客自己计数,吃几根就给几块钱。主客之间的信任度很高。
我觉得他们很会做卖吃的生意。不但想得到把羊肉做成羊肉串卖,还会把西瓜和哈密瓜分成一小块卖,赶集口渴的人上前去吃上一块瓜,小贩收入两块钱,主客都感觉心满意足呢。最让我吃惊的是卖瓜人的刀功,他能把一个哈密瓜分成好几个等份,每一块都一模一样大。
逛完巴扎,步行了一程,腿脚却困极了。边走边回望返来的马车,巧的是,又碰上了那位过去时拉我们的老伯,他的马儿有精神,车铺也干净。不多时,就出了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