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柏拉图的“洞穴寓言”,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洞穴寓言”
内容是这样的:
有这样一批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囚徒不能移动,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
看守他们的人拿着器物在火和囚徒之间,火光将器物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
囚徒无法活动,得不到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在他们脑海中。
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是影像而非实物;
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
他不得不回到洞内,但也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看清了一切,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这其实让我们想到道理
“我们活在某个圈子,就注定局限在某个圈子,如果不跳出这个圈子,我们就永远看不到真理的。”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舒适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舒适圈中,每个人都被禁锢在洞穴中。
想想我们的梦想,当我们只是安逸于现在的生活时,只是每天嘴上说着我要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我要进什么什么样的公司……
却从来不付出一点行动,永远堆到明天,那你能得到的只是离梦想越来越远。
真正成功的,是那些愿意走出舒适圈,认清自己的实力,并找到适合自己路的人。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被拒绝,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至于他得不去干苦力维持生计,很久之后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终一举成名;
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便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坚持不懈,最终用作品征服所有人;
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被别人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这些人的成功都是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成为优秀的自己,用实力来回馈质疑。
亲爱的,走出属于自己的洞穴吧,看看外面的天空,会发现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