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是落后?
接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准以上。从宏观来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可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在平均水准以上啊”。关于“几乎每个人都自认为高于平均水准”这件事,还有个专门的词,叫作“乌比冈湖效应”。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样的: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以上。也就是说,用来支持我们的“结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局限的、远非全部的、只不过是我们所能感知的周遭而已---井底之蛙在它的世界里确实处于平均水准以上又如何呢?
过去,40%之后是落后。(60分为及格线)
现在,你以为20%之后是落后。(二八定律)
现在,实际上很可能1%之后都是落后。(21世纪,移动互联网世界)
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20%,甚至前1%。
2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大坑。说得再干脆一点:比较就是陷阱。
有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所谓“成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如愿把别人比下去了还好,若比不过,那就很痛苦了。在某个技能(或者说“某个维度”)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而且不一定是一个不好的策略。不过,有没有别的策略呢?借用几何术语,其实很容易理解:在单个维度上,比的是长度;在两个维度上,比的是面积;在三个维度上,比的是体积。在任何单一维度上,都只能有一个人是“第一”,也只能有少数人“名列前茅”,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落后”的。想明白这一点之后,你就不会觉得这个事实有什么残忍了,因为还有更残忍的:在很多时候,即便当了第一又怎样?
很多成功的人,他们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到最好的维度之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即“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跨界”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词汇。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实力或者竞争力的提升只可能是几何级数级别的,而绝对不可能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答。
不过,在这个简单的方法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窍门: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你可以这样理解:凡事都有成本。因此,处处平庸肯定是不行的---不求处处突出,但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多个维度上处于相当优异的位置,在这样大的时候,多维度的意义就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了。
24.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估值)?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千万不要以为价格和成本直接完整相关,其实它们只是间接部分相关。
你如何才能变得更值钱呢?答案很简单啊---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与世界产生强关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为什么少数人明显比大多数人更幸福,而且幸福程度高出很多?解释很简单:他们与这个世界有更强的联系。更为清楚且深刻的解释是:他们身处的世界真的很需要他们。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么你就是最被需要的。“最被需要的”实际上总是被高估---这是几乎永恒的现象。
人们在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通常是指另外一个人。我在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通常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整个世界。不要抱怨整个世界。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