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季节,躲在哪里都驱不走心中的燥热。这个时节最惬意的事情是找个安静的角落,喝上几杯凉凉的啤酒,从内到外的清爽可以让人暂时忘记这是夏天。可是自从严查酒驾,很多人连这点小情趣也不能轻易实现了,只好躲在屋子里畅想一下古今饮酒之乐事,或可解暑。人类饮酒的历史说不好有几千年。中国的传说中是杜康酿酒,但其实是曹操的广告文案写的好,“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让人一下子记住了,也就不想改了。关于酒的起源,《战国策》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世本》曰: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酒。”据此可知,酒是起源于夏代初年,发明人有仪狄、杜康、少康等。当然,在人类之前,动物早就品尝了美酒的味道。有些动物有采集贮存野果的习惯,积多了,发酵了,成酒了,喝醉了(看看动物世界等纪录片就知道了)。所以,还真得谦虚点,人就是一动物,喝多了才吹牛说是动物界的老大。究其实际,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搞出了一种叫文化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喝酒在内,美其名曰“酒文化”。所谓的“酒文化”无外乎喝酒的一套情感、方式、规则等。比如在<<诗经>>中有借酒浇愁的描写:《周南·卷耳》,描写一个小官吏,内心充满了忧虑,坐在马车上,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可他的马病了,仆人也疲惫不堪,于是小官吏想到了借酒浇愁,感慨: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他就是企图用饮酒来消弭心中的忧愁。还有写百姓平时以饮酒为乐的:《郑风·叔于田》赞颂郑庄公的弟弟太叔段,诗云: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说太叔段体格健美,品德优秀,他出去打猎,巷中便无人饮酒作乐了,都跟着他出去打猎。可见当时平民也是没事就喝点。而真正的扩展了酒的内涵,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人,应该是屈原,他那句“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下子提高了酒的思想境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李白太任性,“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但哥们心不顺,不喝;赶上今天高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了;杜甫比较穷,但一有机会也“隔篱呼取尽余杯”;还有“本是青灯不归客,只因浊酒留风尘”的……其实真正喝出花样的还得是魏晋那帮人。在<<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述了这些人如何喝酒、嗑药、吹牛、作死。最具代表性的是刘伶,拎着酒壶,让仆人扛着锄头跟着,在哪喝死在哪埋。这些人虽留下贤者之名,其实是借酒逃避现实,也忘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誓言了。其实关于喝酒这件事本身也无所谓好坏,掌握个度就是了。它就是生活的点缀、调味品、润滑剂。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有酒的影子。出生时亲人朋友欢迎你的到来,你在旁边哭,他们在旁边喝,一边喝一边把你们一家子几代夸个遍,真的假的图个喜庆;一辈子逢年过节、大事小情、喜乐悲欢也得喝点;生命结束了,生者为你敬上一杯酒,想你的恨你的又跑一边喝酒去了,一边喝一边在嘴里或心里把你的一生又糟蹋一遍,也就这一回了,过几天就“托体同山阿”了。由此可见,喝酒绝不是为了解渴消暑,喝的是一种心情。因此,在东北喝酒,满汉全席永远抵不上一盘花生米,一粒一粒的放进嘴里就像品味一个一个的人,一件一件的事,嘬一口烧酒,那一份浓烈就是人生百味。也只有喝了酒才能把这种味道说出来,写下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世间多凡夫俗子,小有不平则以酒解之;世间亦有大英雄,仗剑无法扫平天下时,也以酒解之。纵观古今,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红尘男女哪个不是心有千千结口唇留酒香!他们或指点江山,或才情满怀,或利害得失,或儿女情长,借点酒兴任意夸张。那一刻江山皆我所有,才华自古无双,千金万金唾手可得,风流才俊细数几多佳丽,痴情女子单念狠心情郎。其实世间哪有那么多的说道讲究,也没有那么多需要用酒去融化的块磊。喜欢的就多做点,不喜欢的就离远点。“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不过如此而已。阳光依旧炽热,那一杯清爽的酒还停留在心里。但身上已没有了燥热的感觉。忽然想起传说中的酒池,据说可以泡在里面喝,大概是既能喝酒又能洗澡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高档会所,里外一起消毒。但想想还是王羲之的“会稽山阴之兰亭”好,大家都看着那杯酒——曲水流觞,想不想喝都得仔细盯着,轮到你那,喝不喝都得有个说法,你看着办吧!这酒还真不好喝!喝酒都这么费劲,想想干啥都不容易!
人生不易且饮一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