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农村还有听大戏的习惯,主力观众是中老年人。庙会上最常见的风景就是戏台,另外超市或者饭店开业也有请戏班的。我们村头新开一家超市,为了庆祝一下,就请来了戏班。
其实我并不喜欢听戏,因为小孩子想去看热闹,又赶上节假日不用上班,于是带着孩子来到戏台前。
台上唱的很认真,台下观众也很多,附近五六个村的戏迷都来了。我对戏曲没有研究,也听不懂,只好研究一下观众。
戏台前十米以内的观众是最专业的,听的很投入,主要是六十来岁的老大爷。
其中有位老汉头发都掉光了,在人群里特别显眼,太阳一照,头皮油光发亮,他听得入了迷,秃脑壳纹丝不动,在那里静静地反射着太阳光。
那位抽烟的戏迷也很离谱,焦黄的手指间夹着一个烟头,烟头已经熄灭,上面还挂着一段摇摇欲坠的烟灰。台上的表演真够精彩,能让老烟民忘记抽烟!
还有一位坐轮椅的老者,头发胡子全白了,连眉毛都白了,别人坐马扎,腰向前弓着,他坐轮椅,挺腰靠在椅子背上,比别人高出一截,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他的眉毛特长,从两边的眼角弯下来,再加上银发白须,面容慈祥,表情专注,有点像电视里的神仙。我看他不像听戏的,倒像一位评委。
对戏迷来说,听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局外人体会不到的幸福。
离戏台再远一点,就是不前不后的,中间的观众,这部分人数最多,以五六十岁的妇女为主,其中有不少小孩。带着孩子还能听戏,一举两得。
那位正听得入神,怀里的小孙子开始捣乱,她生气地嚷几句,小家伙不怕,闹得更凶了,她又赶紧好言相劝,等安抚好孩子,精彩唱段已经过去了。小孙子高兴了,她也高兴了,看来照顾孩子才是主要任务,听戏只是业余。
还有两位是边听边聊,一个好像懂得多一点,不断给另外一个人解释戏台内容。一个热心讲解,讲到高兴处两手就开始比划;一个虚心请教,听得明白时连连点头。原来听戏就像听课,相互讨论学习,就能明白更多。
对这部分人来讲,看戏是一种娱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后面的观众最走心,有来有往比较乱,闲聊的多,听戏的少,主要是来凑热闹。
有的是来找人,有的只是路过,有的见到久未谋面的老熟人,聊起来没完。说话声音最大的是这位大叔,他喝多了,见到熟人就递烟,跟谁都能说半天,一会儿吹牛说大话,一会儿在那里哭穷。他趁喝醉的时候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也是一种痛快。离戏台再远一点,就是推着电动三轮车卖零食的,摆地摊卖玩具的,反正很热闹。
不想听戏也无妨,来这里聊聊天,散散心,休闲一下也很好。
农村的露天戏台虽然简陋,也不可缺少。老百姓需要的不多,不是高端大气,也不是前卫时尚,就是这种简简单单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