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读过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每每看到这里,总是能让我释怀关于孩子的一切,饶过自己也放过孩子,无条件的爱,才是对孩子最好方式。
我们总是打着爱的名义画地为牢,让他们生活在我们给他们圈定的范围内,以我们认为对的方式来约束孩子,让他们成长成我们心目中的样子,却忘记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使命,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生活。
放手,也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无声的告白》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书,作者是华裔作家伍绮诗,凭借该书让她成功击败了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文坛名家并享誉欧美文坛,同年她拿下了2014年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该书究竟有什么魅力深受这么多读者的喜爱?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以爱的名义画地为牢
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是毫无疑问的,可这种爱是否掺杂其它成分就值得思考。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是因为爱而爱吗?
或许生命开始之初你的初衷是这样的,你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当孩子慢慢长大,这种爱开始变质,你要他聪明,要他听话,要他学习好。所有的要求变的功利和目的性。
他的喜怒哀乐不再是你关注的对象,你为他规划好他的人生,让他去实现你未曾实现的梦想,在你看来这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然而你问过他了吗?孩子同意吗?
我们都在用爱去要挟孩子,绑架他们的人生。
莉迪亚就是那个被规划好人生的孩子。她母亲要让她去当医生。只因为这是母亲未完成的愿望。
她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却成了这个家庭重点关注的对象,只因为她被父母选定为梦想继承人。
尽管她非常不愿意成为这样的对象。可她不得不接受她,她不想让母亲伤心,她逼自己读不想读的书,为了让母亲高兴,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个愿意。
她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而这是她当初在母亲离家出走时希望母亲能够回家的代价。
为了履行诺言,莉迪亚失去了自我,她的生命是为实现母亲的梦想而存在。
母亲让她学化学就学化学,母亲让她跳级就跳级,母亲让她找回家就回家。
年少的心怎能承受的住这分充满压力的爱,终于有一天,莉迪亚选择了重生。
爱的过犹不及,不如不爱。可早知如今何必当初。
唏嘘的同时也给人以警醒。
母亲玛丽琳,是这个悲剧的源头。她目睹了母亲平庸的一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跟母亲同样的命运,然而因为爱情,她错过了她的人生,于是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希望她能够代替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倾尽全力去指引莉迪亚,用心培养她,哪怕忽视另外的两个孩子,她也毫无愧疚。
正是他的用力过猛,让莉迪亚迷失了自己全然的去迎合母亲的喜好。
结局虽然是意外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不管是谁,我们都应该摆脱他人的期待,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再小的孩子,可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
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就任性的干扰决定他们的人生,剥夺他们的理想。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我们不能把自己为完成的梦想强加于别人,哪怕是最亲的人,爱一个人无可厚非,当不能以爱的名义去绑架孩子,那是最致命的爱。
所有要做的事,要走的路,要孩子自己走过才算数,我们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一路给于的鼓励和陪伴,这才是最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