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应聘单位交报名资料,路途遥远,就在车上戴着耳机听着《认知突围》这本书。
书中讲到“你能让别人在你这赚到钱,或者通过你,别人赚到了更多的钱,这就是你的价值。”
突然,我顿悟了。
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个人价值是什么?我身上有什么价值?
也听过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所以要培养利他精神。
我明白过来了。
像我一直想攒钱然后和小有名气的前辈学习更好地理cai,这就是他的价值,通过做他的学员,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我的认知,从而让我获得金钱。
今天是和爸爸一起过去医院,在路边叫了顺风车,对号入座,因为我们刚好有需求,而别人刚好有供应,这就形成了交易,也就是商业。
所以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之前写的一篇日记《做个有被利用价值的人》,其实也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去思考,我们自己身上有什么价值。
“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从被服务者角度出发去思考,反推我们自己身上的价值。
在网上有这样一句话“3k块钱只能招到一个大学生,招不到农民工。”
我了解到我应聘的工作单位,刚入职也是3k左右。
是啊,大学生刚踏入社会,除了廉价劳动力的价值外,很难再发觉自己身上有其他的价值。
所以即使待遇差点,依然有大把大学生去应聘。
因为工作单位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这就是它的价值。
所以很多人都想自己创业当老板,而国家政策也会倾向创业者。
可创业创的是什么呢?
我想依旧还是供需关系,毕竟创业是商业化的,怎么可能不讲究价值交换呢?
我想了想,上个月去面试行政文员岗位,工作单位不也是看中我与这个岗位相匹配的个人价值吗?
哪个工作单位会接受与工作岗位不符的求职者呢?
工作单位不是慈善家,没有义务要培养一个完全小白的求职者,当然排除对口专业以外。
而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因为商业讲究价值交换,互利共赢。
知识能够商业化,出现知识付费群体,是因为人们花费金钱时间精力把相关领域的知识系统化,通过付费进行筛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你付费了我理当提供最好的服务,让需求者只需要付出金钱就能学习到系统化的知识,给需求者提供了学习的捷径,也可以说,需求者购买了供应者的个人价值,所以形成了价值交换,也就是商业。
接下来,我要开始思考我除了本专业的价值外,我还有哪些价值,并且我应该怎么把我价值放大,怎么用我的价值帮助到更多的人?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
这个能为别人做的事,就是我们每个身上的价值所在。